换源:
朕不吃这一套 第28章 争夺话语权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唐寅心里有鬼,一见穿着黄袍的年轻人进来,不由自主地腿一软,噗通一声跪下。
“皇上明鉴,草民冤枉啊。”
朱厚照倒是一愣。
你冤枉什么?朕叫你来是做事,这还冤枉了你?
“唐寅,你有何冤情?尽管说来。”
“回皇上,这个什么大明时报跟草民毫无关系。草民是到了这里,刘公公给了,才看见的。报上的文章,跟草民毫无关系啊。”
“朕知道与你无关,这跟你的冤情有何关系?”
“写那个《骗廷杖》的朱寿,草民从不认识。今天是还是一次看见此人的名字。”
哦,原来如此啊,这家伙是害怕了,看来朕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
“唐寅,你觉得这篇《骗廷杖》写的如何?”
“不好,都是胡说八道。诋毁朝臣,贬低儒者。”
唉,这个家伙,经不起考验啊。
本来想把他的科场舞弊案平反,这一上来就开始维护那帮腐儒。便是你不知底细,也该慎重说话才是。
看来还得考验他一段时间再说。
“唐寅,那篇《骗廷杖》,便是朕所做,朱寿便是朕的化名。此刻,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什么,皇上写的?
坏了,坏了,这回糟糕了。
是啊,敢这样说大臣们的,也就只有皇上一人。别的人谁敢这样骂那些大臣呢?
“皇上鸿篇巨制,针砭时弊,入木三分,好文章啊。也只有皇上这样的如椽大笔,才能写出如此不朽之作。”
呵呵,这个家伙,转向倒还算快。算了,懒得跟他一般见识。
“唐寅,平身吧。刘瑾,赐座,赐茶。”
赐座,赐茶?看来没事儿啦?这可是天大的礼遇,回去之后,可以跟人吹一辈子。
“草民谢恩。”
唐寅爬起来,战战兢兢坐下。
“唐寅啊,你不必紧张。朕召你来,是有件差事交给你做。虽然不是做官,但是给朕做事,也不会辱没了你。”
“你看看刘瑾、李宽他们,虽然不是朝廷命官,却也不比他们差。”
谁说不差?那下面不是始终差了半截儿么。
老天啊,皇上不会是要我净身,入宫当宦官吧?
皇上啊,我唐寅虽然夫妻反目,可也不想当宦官啊。
不过,唐寅到底还是机灵人,《骗廷杖》那事儿有了教训,这回也就没有轻易表态。
“你这差事,不当官最好,正适合白身之人。”
“草民甘为皇上效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就是写文章骂骂人。好人当然是不能骂的,不仅不能骂,还要写文章赞扬。骂的都是坏人坏事。”
“大明时报你也看了,这就是朕的主意。你的差事,就是今后编撰这份报纸,你为总撰修。”
办一份大明时报,朱厚照酝酿已久。
他准备目前暂时出十天一份的旬刊,对开四版。
除了时政新闻,还有士农工商,医疗卫生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办一个科普园地,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印刷书籍仍然是一个比较浩大的过程,成本比较高,书籍普及率很低。
这份报纸,还可以作为一种书籍来使用,帮助那些穷人学习文化知识。
从南宋以来,官方对城市的控制越来越松,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到了现在,市民社会已经逐渐形成。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渐出现,报纸也有了受众。
出版一份报纸,已经成为可能。
报纸本身可以卖钱,还可以刊登广告赚钱,在经济上已经有了盈利的可能。
更加重要的是,朱厚照需要自己的舆论阵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前都是文人掌握话语权,社会舆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是文人说了算,其他阶层甚至皇帝在内,都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朱厚照的目的,就是把话语权从腐朽文人那里抢过来,用新思想逐渐武装大明百姓。
报纸的受众,面向所有人。
当然,目前识字的人还不多,但是可以通过读报人的形式,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甚至还可以让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向听众宣读。
报纸全国发行,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也可以让经商的商人们携带,甚至购买倒卖。
朱厚照相信,大明社会绝对需要这样一份报纸。一份报纸一文钱,在经济上也承担得起。
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朱厚照尽量跟唐寅解释的详细一些。
当然,跟文人争夺话语权这类的隐秘目的,是不能直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