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直播押题春晚,节目组汗流浃背! 第三章 情绪值暴涨!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我新来的,主播这是要演小品?不是吐槽类主播吗?”
“看下去就知道了,原来最好的吐槽方式,是把他们演的提前吐出来!”
“搬个小板凳,今年的春节我就在这儿提前过了。”
“刚刚直播外放,我妈问我今年春晚是不是提前开播了,硬要凑过来看。”
“等等,这小品名字似乎有些不对劲啊,又见照相馆?”
直播间里,有人想到了去年的春晚小品《一见照相馆》。
可以说,那几乎是灾难性的出演。
播出之后,骂声一片。
这个小品倒不是演员在台上出了什么演出问题,而是...
从台词到演技,再到每一个包袱,全都有问题!
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根本不应该登上舞台。
可偏偏就是上了。
这样的作品出现,意味着那一年里最热闹的晚会,已经烂完了。
而苏洛虽然未明说,但《又见照相馆》这个名字,暗指的是谁自然是不言而喻。
此刻的直播间众人已经无比期待起来。
他们当然知道,苏洛的尬演是在干什么。
这分明就是最高明的讽刺!
不带一个脏字,但简直就是把春晚的某些作品贬到了最低。
就在众人期待之际,苏洛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大年三十下班晚,我紧赶慢赶时间短。”
“我媳妇非得要照相,转头来到了照相馆。”
配合表情,一个苦愁中年人的形象仿佛已经跃然而出。
苏洛没有系统学习过演技,但仅是模仿,还是不算难的。
再说了,演岔了也可以当成直播的节目效果,无伤大雅。
“怎么了怎么了?让你照个相,哪那么多废话呀。”
“我说媳妇啊,咱年夜饭都快来不及做了,咱快回家吧!”
“少废话!摄影师,照相。”
“三二一,鸡哔你!”
咔嚓。
“吓死我了!这大过年的,你要击毙谁啊?”
“这是《网络流行语》,你都给我呀~笑yong啦…”
在说到这一段的时候,苏洛自己都只觉一阵恶寒。
强行缝合网络烂梗,也是近些年许多小品的特征之一。
玩梗没什么,但为了玩梗而强行塞这么一段,就有些恶心人了。
但既然是模仿,那就得学到精髓。
“这都什么呀!咱还是快回家吧。”
“好了!!!你以为,我想照吗?我爸妈不会用智能手机,我就想给他们...(哭腔)留个念想!”
“算了,不照吧,咱回家吧。”
“照!(鼓掌声)”
“必须照!”
“咱不光照,还要照好,照美!来,摄影师。”
“枪毙你!”
“哪是枪毙呀。”
“这次怪我,是我马虎了,咱呀,给爸妈多照几张!”
“哎~”
“这正是——”
“照相馆里庆团圆,幸福美满合家欢。”
“留个念想爸妈看,现在关注~也不晚!”
“我们现在就回家给爸妈~包饺砸!”
念完最后一句,苏洛长舒一口气。
脑海内的提示音不断响起,他甚至都有些来不及细看。
这次尬演的效果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这个对《一见照相馆》进行模仿的小品,拿出来简直就是王炸!
毕竟,原作就已经足以尴尬的让人无地自容了。
苏洛的模仿更是学到了精髓。
几乎瞬间就让人明白了,为何那些小品会尴尬到那样的程度。
强行煽情,最为致命。
不管是什么题材,都一定要加点催泪剧情,再加上缝合进去的烂梗,最后造就的只会是四不像。
既不够搞笑,也不够催泪。
更别说什么引人深思。
此时此刻,直播间里已经是一片沸腾。
新来的观众惊叹于苏洛的模仿,而老观众早就已经笑了出来。
“离谱!我怎么感觉,这就是要搬上今年春晚的作品呢?”
“主播这是在押题吗,导演组看了不得心慌?”
“我妈已经在问我这是春晚哪个嘉宾了,我该怎么解释?”
“笑死我了,这段实在是太眼熟了,似乎搬到哪个小品里都适用啊。”
“开头烂梗中期吵架后期煽情,小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