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知县:大腿我要抱最粗的 第二十八章 赐婚(求收藏)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若所有臣子都能像朕的常爱卿一样爱名如子的话,朕的大魏何愁不能兴盛?!”
皇帝陛下如是说。
“可惜啊!”
“这大魏多的是那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不盘剥百姓、能将公事处理妥当都能算得上是位贤臣了!”
“朕还哪敢对他们期望太高!”
“若不是常爱卿再三请求朕给他保密,朕真想让朝堂上的那些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你瞧瞧,这些废物不想着为朕分忧,竟一门心思想着欺上瞒下!”
“自己没脑子,难道连学都不会?!”
“饭桶!废物!”
“朕要他们何用?!”
皇帝陛下拍着桌子怒骂。
德喜公公眼观鼻、鼻观心。
假装自己是个木头人!
好在。
皇帝陛下很快便稳住了心态。
作为一国之主,大局观也很重要。
惹他生气的,记在小本本上,吏部考核三年一考,如今还有一年,待来年考核时,他完全可以借机将自己的心腹安插过去。
动作要慢!
在一切尘埃落定前,此事不宜惊动任何人!
嗯!
这小知县确实是个懂事的!
要人都要到他跟前了!
“常爱卿既然已经求到了朕这里,朕若不赏他几个有用之人,倒显得朕小气了!”
皇帝陛下心情愉悦地道。
“罢了罢了!”
“不过是些许人手,既是他再三恳求的,朕便准了!”
结合密探们送回来的消息。
那小知县为了防止秘方泄漏,家中竟只有一个健仆在伺候着。
也太寒酸了些。
正好他献上来的方子太过珍贵,正不知该如何赏赐于他。
不如给他赐个婚吧!
皇帝陛下在皇室宗亲里扒拉了一番。
终于从记忆中翻出这么个人来。
“德喜啊,你说朕若是将熙月郡主赐给常爱卿如何?”
熙月郡主是前承恩公府嫡女。
是太后的娘家人。
按照辈分来说,这位熙月郡主应该算是皇帝陛下嫡亲的表侄女。
不过。
在太后过世之后,这前承恩公府就没落了。
如今大门上只能挂沈府的牌匾。
府上男丁也无大才,只蒙阴捐了个五品京官做着,平日里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那熙悦郡主是原配所生。
但其母在其不满三岁之时便重病离世。
太后怜惜其年幼失恃,便跟皇帝为她求了个郡主的封号。
事实上。
有孝道压着。
在继母手下讨生活,即便是郡主,那日子也不好过。
其父万事不管。
若不是那熙月郡主性子坚强。
说不定早被那继母耍手段配给娘家的浪荡子了。
“陛下仁慈!”
德喜公公奉承道:“能得您赐婚,是熙月郡主的福气!”
那孩子命苦。
三岁上没了娘,及笄后又赶上父丧。
前后一耽搁,年过十九了都还尚未婚配。
若是别家,这般年纪也就只能予人做个继室。
可熙月郡主有封号,算起来也是皇家的人,哪能给人当继室?
继室可是要给原配执妾礼的。
以如今熙月郡主的家室,在京中婚嫁高不成、低不就。
如今能得皇帝赐婚。
那确实是得了天大的福气。
皇帝点着头,“常爱卿所要之人,也趁着这次赐婚给他送过去罢!”
算是一举两得了。
德喜公公领了圣旨下去安排。
心中对远在凉边县的常山敬佩不已。
这位常知县,大才啊!
原本皇帝陛下得了他那么多的好东西,正不知怎么赏赐呢(那些方子过于重要,来源正处于保密阶段,不好大张旗鼓的赏赐)。
人家自己就主动讨赏了!
一般人讨赏,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人家常知县却不。
讨赏直接是向着皇帝陛下要人来了!
如此知情识趣(不让皇帝为难)、为国为民(不跟皇帝要钱要权)。
也难怪皇帝陛下会对一个小小的知县刮目相看了。
他这哪里是在讨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