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知县:大腿我要抱最粗的 第五十三章 又见丰收(求收藏)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皇帝抬手遥遥地点了他两下,大笑道:“你这滑头!”
不过。
说起忠君爱国。
这小知县还真是不拿他这个皇帝当外人啊!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会将自己去了凉边县的所作所为、连同各项收入的账本全部写进奏章汇报一遍的人。
探子们发回来的密报都没他自己交待的清楚!
也是个人才啊!
“常爱卿这账目倒是做得整齐。”
“瞧瞧!”
“这出账入账一目了然,户部的那些账目若也能记录得如此清晰,也不至于让朕每次看得头疼了!”
皇帝越想越觉得这个记账方法好。
值得推行!
“德喜,给朕把户部尚书叫来!”皇帝陛下吩咐道。
德喜公公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口,招呼了个小太监去下达通知去,自己交待完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待命。
皇帝陛下继续翻看着奏本。
其他一干琐事皇帝陛下都不甚在意,倒是将这小知县在奏本里提到的“给鸡鸭喂食蝗虫可提高鸡鸭的产蛋量”一事给记在了心里。
百姓多有愚昧。
受那些酸儒诓骗,对那蝗虫一向敬而远之。
捉去喂鸡鸭?
想都别想!
他若是敢提出让百姓给鸡鸭喂食蝗虫,朝堂上某些酸儒必定会跳出来对他横加指责!
那些人也不是不知道这项决策于国有利。
他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好似不跟皇帝唱唱反调就显不出他们的高洁品性了一般。
让人无奈的是。
他这个当皇帝的被指责了,还不能处置他们!
头疼啊!!!
皇帝陛下捏了捏眉心。
德喜公公轻手轻脚地将一旁已经凉了的茶水端走,又换上一杯温度刚好的。
“再看看吧!”
皇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凉边县那边已经将消息散了出去,先等等看凉边县那边试行的效果如何吧!
对,就是“试行”!
这也是常山在奏本里提到的词。
皇帝陛下也觉得这个词儿用得恰当,这个方法上也很值得其他官员们借鉴。
一项明显利国利民的国策。
之所以会遭到反对。
就是因为国策之中可能会存在某些不良隐患,从而才会被某些人拿来当做反对的借口。
倘若每一项新国策在推行前都能进行定点试行。
那么。
就算会有隐患,也不会对大魏带来影响。
若好,就全面推行!
若不好,撤销即可!
多不过是损失些银钱罢了!
届时。
那些人再想找借口反对,恐怕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毕竟。
皇帝陛下允许朝堂上有反对意见。
但却绝对不允许有人在他面前胡搅蛮缠!
————————————
凉边县今年果然又丰收了!
为避免粮食损耗,衙门这边提前便雇佣了百姓对庄稼进行了收割。
百姓们是宁可自家田地晚收几天,也都要抢着把衙门的庄稼先给收回去。
不为别的。
就为了吃衙门每日免费提供的那两餐饭食!
菘菜炖着肥滋滋的猪肉,好吃得让人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了!
香喷喷的鸡肉剁成块跟莱菔块炖成一锅,那叫一个香哟!
平常自己家哪舍得这么吃?!
能有点肉沫就已经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了!
更别说,衙门每餐还都会提供带馅料的大饼,虽然是菘菜馅儿的,但油水足,吃着也是满口生香!
百姓们在农忙这段时间硬是没瘦。
反而还胖了几斤!
值得一提的是。
常山种植的那些棉花也丰收了!
就那么小小的一片地,竟然产出八十多斤棉絮,实在是高产。
这些棉絮常山也没有独占。
他给自己留了十斤,准备给自己媳妇儿弄一套棉衣棉裤,免得冬日里冻着了。
其余的棉絮都交给了孙尚,令他发放给其他同僚们。
“这棉絮可真好!”
李三石抱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棉絮,那双黢黑的大手都舍不得往那白花花的棉絮上摸。
“这也太暖和了!”
李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