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灵异小说 > 自传:天人转世的爆笑人生最新章节 > 第四章:惊人的辩论能力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自传:天人转世的爆笑人生 第四章:惊人的辩论能力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我以前很爱玩手游,现在有时间也会玩一下。

做过游戏小编,我写过不下三千篇游戏攻略,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有个关系很好的网友见到我玩射手很不淡定,因为我玩游射带治疗。

很捞,我知道。

可是我能赢。

很多人的思维是符合自己的认知才去相信。

而我认为常理和事实没有绝对的关系。

有人还不理解为什么我信佛,经常说鬼神之事还能唯物主义。

修佛方面我相信心外无佛。

有三个学佛的前辈和我辩论过,他们都失败了。

赢的是真理本身,并非是我,我只是看到了事实本身。

第一次,我说自己想捐出自己的器官,即使轮回到三恶道也无所谓。

一个前辈很快就出言阻止。

说我这样做会导致投胎三恶道,对自己影响很坏。

佛教认为人死后神识不会立刻离开身体,而是一段时间后才往生。

在神识还在尸体的时候,他人对遗体有轻微的动作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我肯定也知道。

可是我完全无惧。

“如果我投生到三恶道,那就从头再来。”

“我的快乐很坚定,所以不怕。”

“我学佛本来就想普度众生,下了地狱就去渡地狱众生。我真的快乐。”

那人用菩萨说过的话来劝我,我反驳了一下。

“你执着于菩萨的字眼,似乎忽略了菩萨的含义。”

“我捐出器官的时候会不会已经成为菩萨了?”

很快我也收到了回复,他说不会。菩萨不会说自己是菩萨。

“子非鱼,我说的是会不会成为菩萨。”

“要成为菩萨才能说出菩萨的想法。”

还有一人说我不要在乎菩萨的名,我也解释道菩萨的重点不在乎外貌和名字,而是心肠。

“菩萨有外在表现,可以是任何人,但是决定菩萨的是心肠而非外在。”

名声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已经修行到没有恐惧。

“别人对我用敬称,我没有优越感。”

佛友回复了我,用的是佛家经典。

“不能完全这么说。有拔苦与乐的慈悲心是好事。有行善的决定心也是。”

“其实不用纠结是不是菩萨。用法华经的经文来说是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坐。”

我擅长分析,很快又说出了自己的话。

“我只知道自己的快乐很坚定。”

佛友:随喜善行。

其外还有一次,我说自己只有思考能力。

有人问我是不是修到了十三定观。

我说只相信心外五佛。

那人说我能靠四个字就感悟就算有本事。

我回复有本事与没本事,在自己眼里不重要。

有一颗向上的心与能反省自己的头脑,我觉得足够了。

其余的看造化。

上述两次辩论里,对方删除了大部分聊天记录。

我猜测是因为羞愧难当。他人的心思只有他们知道,如果我说自己知道他们想法就是着相了。

我没有他心通能够知道他人想法。

最近一次我在论坛说自己吸引了好多灵体。

佛友甲说我迷信了,当心走火入魔。

我回答说不是修行的问题,可能跟前世有关。

佛友乙:不迷,不取,不动。

我:有可能是护法神。

佛友乙:护法神你管他干什么,你不好好修行关心护法神干什么。各司其职,你瞎操心才对不起护法神。

我:你着相了。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目的,例如我。这是担心他们会伤人,我控制不了护法神的行为。

遇到不公我很难动摇内心,可是护法神可能会很生气。

灵体们的动作会让人莫名其妙倒霉甚至丧命。

我不希望有人因为自己受伤。

大概分析出上述几个佛友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执着于“我”这个主体。

“我认为我是对的。”

“我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我过度在乎自己的感受。”

问过一位寺庙师傅一个问题。

“什么是慈忍境界?”

对方说是不是我自己编造的东西。

我说不是的,是在网上看到的资料佛家的忍辱划分为五层。

分别为生忍、力忍、缘忍、观忍和慈忍。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