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短篇小说 > 综视:穿越赵立春,我哥哥赵蒙生最新章节 > 第一章【争夺市長位置的赵立春和钟政国】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综视:穿越赵立春,我哥哥赵蒙生 第一章【争夺市長位置的赵立春和钟政国】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1990年,七月中旬。

汉东省委常委会在省会京州召开。

会上,正在商讨的,正是关于汉东省京海市委副書记、市長的人选,目前人选有两人。

一是汉东省纪委副書记钟政国。

二是汉东省京海市委专职副書记赵立春。

会场争执最大的莫过两位副書记。

汉东省委共有書记一位,副書记三位,其中一位兼任省長,两位则是专制达到制衡的关系。

八九十年代都是采取一正三副的配置。

这三位副書记,分别是分管政工的副書记,分管政法或纪委、组织的副書记,以及第一副書记,也就是常务副書记。

位列排序,除去省長兼任常务副書记外。

两位副書记则是以位置年限为定。

目前争议最大的,就是汉东省委专职副書记李光富和汉东省委副書记兼纪委書记陈国宝。

“那我也说下我的意见吧。”

说话的是分管全省政工的省委副書记李光富。

此话一出,会上众人也安静了下来。

众人也是纷纷看向李光富。

“我个人认为,京海市的市長由京海市委专职副書记,赵立春同志担任,较为合适。”

“其一,中枢一直三令五申,强调各省干部年轻化问题,赵立春同志今年刚好三十岁,完全可以作为我省年轻干部的一张名片嘛!”

“赵立春同志从1981年博士毕业以后,便进入我省的团委工作,先后任职过诸多职务。”

“1985年,当初时任青年团,京州市委書记的赵立春同志,被授予重担,担任金山县委書记,期间众人的一些担忧,很多老同志也是历历在目。”

“刚上任仅三个月,便将金山煤炭事故解决,甚至一举将诸多混乱的煤矿整合在一起。”

“此外,他还全面革新的金山煤矿的制度,新建数座煤炭发电厂、小型炼钢厂等等,从而打造出全省闻名的煤炭经济体系。”

“如今金山县的煤炭至少养活了三十万人,那可是整个金山县三分之一的人口啊。”

“金山县的经济也一举占据京海市四分之一。”

“其二,赵立春同志虽然年轻,可他近些年取得的工作成就,相信众人也是有目共睹。”

“我看中此人的原因很简单,搞经济很大胆,特别对于革新现有的国企制度,金山县近几年的动作,值得全省区县学习。”

“原本我省乃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

李光富越说越是激动:“遥想三年前,我们汉东省的经济,依旧领跑全国,经济排名第一。”

“前年,自从我们被老粤超过以后,去年和今年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连我们后面的淮东,他们和我们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小。”

“同志们啊,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啊。”

“必要的是必须要打破老思想。”

“未来,是年轻人的。”

“我们要的做的是为他们扫平障碍。”

“……”

“……”

李光富一番激情慷慨陈词。

最后,李光富拿起旁边瓷缸茶杯慢悠悠喝了口,最终才对自己这番话做了一个总结。

“此人,善于对经济的把控,更善于对当下国企经济的革新,这也是我推荐此人的原因。”

此时,会上一些人纷纷露出惊叹。

这就是智慧啊,原本一个商议市長人选的话题,却被李光富上纲上线弄出汉东的经济问题。

仿佛在说要是不让赵立春担任京海市長的话。

我们汉东经济可能真没救什么什么的。

“光富書记的意思是放权。”

坐在李光富对面的汉东省長徐瀚元皱了皱眉头。

汉东经济也是他一直为之头疼的地方。

这个第一,是在他手上丢失的。

抢回第一都成了他的执念。

汉东对于改革现有经济尚处于实验阶段。

李光富这番话给他打开了思路。

手上的缰绳,也许真可以适当放松一下。

全省经济最大的是吕州市,其次便是绿藤、林城和京州,往后便是东海市和京海市。

作为全省经济标杆的吕州肯定不能做试验。

排名第二的绿藤现在也不行。

目前上面正在商讨绿藤市分家的事项。

全省经济排名第三的林城和第四的省会京州,肯定也不宜动,东海靠近天海也不能动。

京海是汉东省唯一一个地处北方的城市。

此地也被誉为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