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落针可闻。
朱允熥的话,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
文武百官,一个个仿佛被雷劈中,石化当场。
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仿佛听到了这辈子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没听错吧?三皇孙说什么?他要……皇上退位?”
“这……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三皇孙莫不是疯了?”
短暂的沉寂之后,如同沸水般的议论声,瞬间炸开了锅。
“狂妄!简直是狂妄至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猛地跳了出来,指着朱允熥的鼻子,声色俱厉地呵斥道:“三皇孙,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此乃大不敬之罪,是要诛九族的!”
“放肆!太放肆了!”又一位大臣怒吼道:“自古以来,皇位传承,皆有定数。岂容你如此胡闹?三皇孙,还不速速向皇上请罪!”
“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老夫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敢如此觊觎皇位!”
一时间,整个金銮殿乱成一团,群臣激愤,纷纷指责朱允熥的“大逆不道”之举。
唾沫横飞,仿佛要将朱允熥生吞活剥一般。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可怕,锐利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死死地盯着朱允熥,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就在群情激奋之时,一位身穿御史官服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慷慨激昂地说道:“皇上,臣有本奏!”
“三皇孙朱允熥,狂妄无知,忤逆犯上,目无君上,觊觎九五之尊之位,实乃大逆不道之徒!”
“三皇孙不思为国效力,报效皇恩,却妄想一步登天,夺取皇位,其心可诛!”
“三皇孙此举,不仅是对皇上的大不敬,更是对祖宗基业的亵渎,是对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威胁!”
“臣恳请皇上,严惩三皇孙,以儆效尤,维护纲常伦理,匡扶社稷正气!”
这位御史大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将朱允熥批得体无完肤,仿佛他犯下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一般。
朱允熥听着这些指责,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一群老古董,真是迂腐不堪!”他在心中暗骂道。
他早就料到,自己此举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他并不在乎。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看清他的决心,才能让他顺利地登上皇位。
就在这时,人群中又走出一人,此人正是当朝太子少师,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
黄子澄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朱元璋一拜,然后义正辞严地说道:“皇上,臣以为,三皇孙之言,实乃大谬!”
“为君者,不仅要有治国安邦之才,更要有高尚的品德。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三皇孙殿下,恕臣直言,您的人品和能力,都难以服众!”
“皇子皇孙,理应谦良恭顺,孝悌仁义,以辅佐君王,匡扶社稷为己任。岂能如此急功近利,主动索要皇位?”
“三皇孙此举,不仅是对皇上的不敬,更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任。臣恳请皇上明察,三皇孙德行有亏,不堪大用,万万不可立为储君!”
黄子澄的一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论,他不仅否定了朱允熥的能力,更是直接否定了他的品德,可谓是用心险恶至极。
朝廷众臣听了黄子澄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黄大人所言极是,三皇孙确实太过狂妄自大,不堪大用!”
“皇子皇孙争夺皇位,本是常事,但像三皇孙这样明目张胆地索要皇位,实在是闻所未闻!”
“此风不可长啊!若是人人都像三皇孙这样,那朝纲何在?伦理何存?”
“三皇孙此举,实在是……大逆不道!”
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朱允熥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出格,有悖人伦。
朱允熥看着眼前这群道貌岸然的家伙,心中充满了厌恶。
“一群伪君子,真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
他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他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扭转局势的机会。
朱元璋听着群臣的议论,脸色越来越阴沉,他锐利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朱允熥的身上,仿佛要将他彻底看穿一般。
“允熥,你还有什么话说?”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充满了压迫感。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直视着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皇爷爷,孙儿之所以要主动争夺皇位,是因为……”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二哥朱允炆,实在是不堪大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