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最终赌局 第1章 1.4 伦敦大火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1.4伦敦大火
安娜一直认为,自己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人,对英格兰有一种天然的偏见和歧视。
西班牙帝国鼎盛时期,英格兰还是野蛮与落后的代名词。
西班牙帝国衰落后,安娜曾经认为英格兰海盗打劫西班牙商船是诱因之一。
在西班牙民间,流传了许多嘲讽英格兰人的笑话,尤其是与斗牛和斗牛士有关。
因此,安娜对英语怀有一定排斥感。
来到伦敦后,由于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安娜学英语用了较长一段时间。
好在,安娜熟知日耳曼语,几乎等同于第三母语。
每每,安娜都要在大脑中把英语翻译成日耳曼语,才间接理解英格兰贵族的意图。
安娜印象中,英国官方语言在14世纪初还是法语。
1362年之前,诺曼法语是英国社会精英和官方语言;
直到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宣布法律,弱化罗马教宗权利,弱化外族影响,英语才变成牛津大学的教学语言。
凭约瑟夫老爷的推荐信,安娜在伦敦皇家交易所找了一份翻译文员工作。
在皇家交易所,安娜主要职责是翻译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与新闻”。
所以,对几大国(西班牙、法兰西、荷兰、奥地利、德意志、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动向都十分了解。
因为安娜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由总至分”、“自顶向下”,
为了使贵族老爷易于阅读和理解,在每则新闻的翻译稿前,安娜都会简短总结出“内容摘要”。
掌握了英语后,在业余时间,安娜去伦敦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
随着印刷技术发展,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越来越多。
安娜发现,自己感兴趣却没时间阅读的书籍也变得越来越多。
图书馆的藏书随时间增长迅速;而一个人每天能够阅读的书籍却总是有限的。
安娜意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文明产生的知识在爆炸。
相对,人眼每天能够扫描过的文字有限,被大脑理解的更少,变成工作技能和思维模式的所剩无几。
于是,安娜产生了疑惑,
“按趋势发展下去,社会规模在持续扩张,个人的力量变得越来越渺小……
持续爆炸增长的知识与有限的个人思维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早晚会阻碍社会发展。”
自从14世纪席卷欧洲以来,著名的黑死病鼠疫通常以20-30年周期重复出现。
随着染过鼠疫的康复者产生抗体和公共卫生条件好转,鼠疫的死亡率越来越低。
1665年,伦敦爆发鼠疫,皇家交易所关闭。
鼠疫以伦敦为中心向外蔓延。
英国王室逃出伦敦暂住牛津,市内有钱人纷纷携家带口仓惶出逃。
染病病人的住房都用红粉笔打上十字标记。
伦敦不再有扰人的官司问题,因为法律界人士已全都移居乡下。
鼠疫期间,安娜被困在伦敦,对外交通中断。
外地人敌视并排斥来自疫区的人员流动。
于是,安娜每天从租住的小区步行跨过伦敦桥,到市区图书馆看书。
随着时间推移,伦敦人口减少。
但由于旧城区人员密集,房屋设施陈旧,老鼠肆虐,疫情并未得到控制。
1666年8月31日,安娜碰巧在图书馆一个书架角落发现一本旧书。
拿到这本不厚的羊皮纸书籍后,轻轻拂去书脊的灰尘,安娜震惊!
书籍扉页上下两端,印了两幅线条画。
画中间,夹着大写书名《诸世纪》,及作者署名: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
书名上方,赫然画着在大火中熊熊燃烧的伦敦城!
书名下方,画着当时在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高高断头台和庄严的审判桌。
视觉,对直觉产生了巨大冲击!
熊熊燃烧的场景是从泰晤士河对岸隔着伦敦桥观看伦敦的视角。
安娜意识到,
“扉页所画,伦敦发生大火,这个事件尚未发生。
但,直觉判断,诺查丹玛斯表达的是自己即将经历的场景!”
从额头、面颊到内心,一股压迫感临近,安娜确信,
“这个场景,即将发生!”
一股惆怅袭上心头,
“所谓预言,就是普通民众坚决不会相信,并且会大肆嘲笑的一种无意义表达。”
当年的记忆,缓缓浮现脑海。
安娜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