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最终赌局 第5章 落子无悔;5.6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5.6重逢
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后,彼得老爷向全体押运卫士强调了纪律,并警告,
“大家必须集体行动,听从指挥。
不论你们跟随我多久,有很多年的,还有刚加入的,必须服从命令。
违抗命令者,斩首!”
卫士们齐声应答,“明白!”
尽管强调了纪律,对于打过仗并且几次获胜的卫士来讲,他们格外兴奋,眼神放光,期望再次遇到法军,再教训法国佬一场。
然而,安娜内心突然感觉巨大的压力。
警觉之余,一个念头冒出来,
“与命运之神的赌局在继续。
眼下,已经不再单单是彼得老爷的家族事业了。”
由于持续感觉到窥视之眼的监视,从战争初期,安娜始终用围巾罩住面容。
进入阿尔及利亚之后,这种被敌意监视的感觉愈发清晰。
押运象牙途中,队伍特地绕路,造访阿尔及利亚亲戚家。
抵达前,彼得老爷向大家介绍了他家族情况。
兄弟四人,家都在摩洛哥,大哥在拉巴特,自己在马拉喀什,三弟在卡萨布兰卡,四弟在丹吉尔。
家中,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阿尔及利亚贵族,二姐嫁给突尼斯贵族。
这次业务,实际上是途经大姐家,送到二姐家附近。
由于很久没有造访大姐和二姐了,彼得老爷认为还是亲自登门拜访更符合礼节,所以没有委托维克多押运象牙,并且带上瓦尔特,见一见姑妈。
来到大姐家(实际上是阿尔及利亚贵族大姐夫家)后,彼得老爷万分惊诧。
出乎意料,阿尔及利亚贵族态度与摩洛哥贵族截然相反,
他们对法兰西军队夹道欢迎,愿意协助攻打奥斯曼帝国军队。
法兰西侵略军,根本没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相反,大姐夫庄园中,收留了许多法兰西伤兵。
见到大姐夫家族成员对法军异常尊敬,盛情款待,所有卫士都十分尴尬。
被收容的法兰西士兵认为,造访庄园的,也是阿尔及利亚人,对部队卫兵都很客气。
然而,眼前全是穿着熟悉制服的敌人,所有卫士都情不自禁回忆起战斗厮杀场面。
不共戴天敌人近在咫尺,卫士们都装不出友善笑脸,表情酸涩。
而法兰西伤兵则误认为阿拉伯人都很淳朴,于是,愈发友善。
好在,大家都清楚,在亲戚家,不能造次,唯独能做,就是尽量克制拔枪开火的冲动。
彼得老爷压抑尴尬,带儿子勉强与大姐和大姐夫沟通谈天,如坐针毡。
之后,借口庄园容量有限,彼得老爷匆匆告辞。
离开大姐夫庄园后,彼得老爷长长松一口气,对安娜讲,
“真担心,如果手下卫士忍不住对法军士兵开枪。
那结果,不仅咱们的生意全毁了,还害了我大姐一家。”
安娜询问彼得老爷,
“你与大姐和大姐夫闲聊时,有没有了解一下,
为什么阿尔及利亚人这么欢迎法国侵略军?”
彼得老爷无奈,讲述了原委,
“因为,奥斯曼帝国是什叶派,而阿尔及利亚人民及地方贵族都信仰逊尼派。
此外,由于阿尔及利亚是奥斯曼帝国距离首都最遥远的行省,帝国衰落,军费不足。
统治者对阿尔及利亚人民苛捐杂税繁重,残酷镇压人民。
所以,人民群众对试图进攻奥斯曼军队的任何外部势力都欢迎。”
安娜对阿拉伯工匠和手艺了解很深,但对穆斯林信仰了解不多。
听了此番解释,安娜愈发困惑,
“你们两派,信仰的,都是同一真主,遵循的,都是《古兰经》,
为什么要投靠信仰天主教的法兰西势力来攻打自己兄弟?
这算什么风俗?”
彼得老爷轻叹一口气,
“一言难尽。
历史上,什叶派和逊尼派两派因权力纷争,相互敌视、相互厮杀超过一千年了。
根本原因,可以总结成‘大哥综合症’。
就像我大哥,一定要把我当成家族仇敌一样。
家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个体,当他感觉不安全时,会下意识认为,二弟是最大威胁。
于是,为了保全领地,大哥一定会想办法修理老二。
其实,欧洲历史上,残害基督教新教徒最严重的,非天主教莫属。
中华历史上,也有‘煮豆燃豆萁’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