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最终赌局 第2章 教诲;2.1 解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世界像一个环。
凡出生的,早晚死去;凡创造出的,终将被毁灭。
但,这就是事实。
2.1解读
1669年3月26日下午。
法兰西王国,波努市,安娜造访了诺查丹玛斯的故居。
叩门后,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
见安娜询问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相关事项,中年妇女态度十分抵触,表情反感,计划将安娜拒之门外。
然而,中年妇女身后,传来一名中年绅士的声音。
安娜看到,中年绅士手拿一张薄薄的草纸,对着草纸反复打量自己。
之后,中年绅士恭敬把安娜迎入房间。
经交流,中年绅士是诺查丹玛斯的重玄孙子,叫撒母耳。
3月26日中午饭后,撒母耳打扫房间,收拾诺查丹玛斯的手稿时,碰巧,安娜的画像突然从一叠稿纸中滑出。
在画像角落,诺查丹玛斯用小字注明,“1669年3月26日,请为女士开门”。
安娜从未向主人介绍自己的来意和经历,却被撒母耳夫妇奉为上宾。
撒母耳介绍,
“自从20年前,法兰西巴黎出版社再版了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家中持续受各类预言爱好者骚扰。
他们来访的目的,大多是试图证明自己是比诺查丹玛斯更伟大的预言家。”
安娜把身边仅存的300银币交给撒母耳夫妇。
于是,安娜被安排居住在诺查丹玛斯曾经住过的房间,成为比亲戚还要尊贵的常住房客,可以自由研究诺查丹玛斯全部手稿。
在造访诺查丹玛斯故居前,安娜从巴黎图书馆研究了巴黎出版社出版的《诸世纪》。
巴黎出版社出版的《诸世纪》比伦敦出版的全,全书有900余首预言诗,并收录了诺查丹玛斯临终前的“致吾儿书”、“上法王亨利书”等与经历背景有关的书信。
显然,诺查丹玛斯的诗作只是某些场景片段的简单描述。
文字,表达的信息量有限,且涵义模糊。
并且,诺查丹玛斯的诗作几乎不涉及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具体时间。
安娜需要深入研究诺查丹玛斯究竟看到了些什么。
安娜从诺查丹玛斯的原稿和日记中翻出1100多首诗。
没有发表的诗主要是用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写成。
诺查丹玛斯还画了几幅图画,最著名的,就是印在已发表图书扉页上的两幅,一张画了伦敦大火,一张画着在法兰西尚未出现的断头台审判。
令安娜震惊且感到亲切的,是他竟然提前画下自己的画像。
尽管,画像笔法粗糙,大致表达了自己造访时的发型和眉眼结构。
显然,诺查丹玛斯离世前,已经知道自己的轨迹会与他的遗著再次碰撞!
于是,未来不再是只能感知而无法实现的虚幻!
安娜重新回忆起1539年的短暂相遇。
天才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像蜡烛一样迅速燃尽了光辉,但却为安娜留下了提示。
“真正的智慧,在文字之外。”
经过筛选,排除,安娜将注意力停留在几首拉丁语诗作上。
于是,当年与诺查丹玛斯对视时的灵感返回。
在潜意识深处,恐惧于景象背后的残酷事实,安娜始终不敢揭开那深埋的记忆封印。
仔细解读了诺查丹玛斯用拉丁文写的文字后,安娜确信,
“诺查丹玛斯看到了相同场景!
被贪欲驱使,人类疯狂开采煤炭和石油。
环境遭到彻底破坏。
某天,当挖掘出某滴石油时,地狱之门将重新开启!
巨大灾难,降临人间。”
1672年春天,反复解读了诺查丹玛斯在文字外需要表达的意图后,安娜决定告辞。
撒母耳夫妇将安娜一直送到小镇外。
撒母耳把整袋约300银币还给安娜。
安娜推脱,撒母耳执意安娜收下银币,解释,
“昨天晚间,我收拾房间,画着你画像的手稿再次滑出,落入壁炉,烧毁了。
事件准确发生在你向我明确提出告辞前十分钟。
我相信,先人留下这张画像有特别涵义。
我们有图书版权收入,生活已经比较富裕。
请把这些银币用于更有意义的工作。”
直觉提示,许多已经被注定的事件尚未发生。
尽管希望渺茫,安娜期望,遇到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