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包青天:从觉醒天眼开始执掌阴阳 第10章 包拯的豪赌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包卿,你也想回敬辽国三道难题?”
赵祯面色僵硬了一下。
他怎能不知包拯用意,这是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大宋出一口恶气。
说实话,赵祯心里有点忐忑。
群臣也并不想这么做。
对辽人的惧怕,是从骨子里就透出来的,最害怕的莫过于辽人借题发挥,发动侵略。
辽国使团现在主动示好,已属庆幸,大宋求之不得,没有必要再节外生枝。
“哈哈哈,包知县也有三道难题?本使倒是好奇得很。”
耶律雄才格外兴奋。
大辽精心策划的难题被包拯轻而易举破解,他到现在还在耿耿于怀。
就说这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似乎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帮助大宋,并非全凭包拯的本事,有太多运气的成分。
更何况,辽国使团这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正愁找不到借题发挥的借口,激化矛盾。
不承想包拯竟主动挑衅大辽,他们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这么说,辽国敢应战?”
“有何不敢?我大辽虽地处草原,但天文地理、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一不通,包知县尽管放马过来!”
“耶律将军未免言过其实,包拯却是不信。”
包拯唯恐天下不乱一般,故意刺激耶律雄才,逼他接招。
一旁的庞籍心里冷笑,实在不明白包拯脑袋里是不是进了水,挑衅辽人,简直不知死活!
在庞籍心里,大宋会不会在辽人面前丢脸无关紧要。
大宋从上到下,哪一个不是辽人的奴才,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包拯怎么死。
包拯不死,就是他永远的绊脚石,他庞籍活得就没有滋味。
“包拯,你莫非想存心挑起宋辽之间的战争?”庞籍大义凛然道。
“包拯不太明白太师之意?”包拯泰然一笑,庞籍那点花花肠子,实在算不上高明。
庞籍冷笑:
“你不明白,我看你明白得很!”
“大辽使臣远道而来,乃大宋之贵客,理应奉若上宾。”
“老夫倒想问问,你处处和大辽使臣作对,是何居心?”
“老夫看你分明有意挑起两国战争,如此居心叵测,图谋不轨,该当何罪?”
庞太师掷地有声,一副一心为大宋着想的态势。
包拯心里一股无明业火腾腾燃烧,终于明白“小人报仇一天到晚”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太师先前代太后和陛下发号施令,一心想除掉包拯。”
“如今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为辽人张目,当真是大宋的好臣子。”
“依包拯之意,太师也不用拐弯抹角,不如直接将赵宋江山拱手送与大辽。”
“如此一来,太师以后便彻底和大辽成为一家人,岂不美哉?”
字字铿锵,字字诛心,不似刀却胜似刀。
每一个字眼里,都彷如一道雷鸣。
朝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就连庞太师的党羽都躲得远远的,不敢开口替庞籍说话,生怕牵连自己。
毕竟,这个罪名实在太大,没人承担得起。
庞籍也彻底蒙了,神情惶恐起来。
先前包拯给他安一个“犯上作乱”的罪名,现在又安一个“勾结辽国”,两大罪名都足以灭族。
就算他权倾朝野,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罪名。
“简直一派胡言,信口雌黄!”
“老夫对大宋忠心耿耿,你以为是你轻易可以诬陷的么?”
“诬陷老夫,你可知是何罪名?”
庞籍强装镇定,怒声反击。
“是否诬陷,太师心知肚明。”
“如若不然,太师为何处处替辽人张目,这不是勾结辽国,图谋颠覆大宋江山是什么。”
“包黑子……你……你……老夫……老夫……”
平日口若悬河的庞籍,内心恐慌到了极点。
也不知怎么,忽然结巴了一般,连话都不会说了。
“陛下、太后,老臣绝无此心,全是包拯信口雌黄,老臣对大宋的忠心,天日可表,山河可鉴!”
噗通一声,庞太师双腿一软,不自觉地跪了下去,额头豆大的汗珠涔涔滚落。
大宋皇室一向生性多疑,对于武将出身、手握兵权的庞籍,一直是刘太后和赵祯的一块心病,素来忌惮和警惕。
情知包拯不过是转移矛盾,可庞太师也着实吓得不轻。
赵祯怒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