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包青天:从觉醒天眼开始执掌阴阳 第11章 包卿,你玩得太大了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十万两?
不单是大宋这边,就连辽国使团都震惊不已。
这可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自从澶渊之盟后,大宋也只给辽国三十万两岁币,便换来了十几年的和平。
而现在,包拯竟会下这么大的赌注,亏他想得出来,还说得如此轻松。
刘太后这下也不淡定了,虽然心里很清楚包拯一心为国,想赢回大宋向辽国纳贡的三十万两岁币。
可这不是一件小事。
赢了固然好,可一但输了,就是雪上加霜,让大宋增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再说,妄图用几道题目,解决宋辽岁币之事,想得未免轻松。
即便她同意了,辽国也不一定会同意。
耶律雄才这边,也思索了良久没有给出答复。
作为辽国的特使,他的确有权代表辽国的朝廷,可堵住太大,输了的话,无法向朝廷交代。
“包大人下这么大的赌注,本使倒是乐意奉陪,只是不知大宋陛下和太后的意思……”
哪怕耶律雄才不敢应承,但也猜到刘太后不敢让包拯下赌注,索性转移矛盾,把难题甩给刘娥和赵祯。
赵祯率先开口道:“包卿,你这赌注未免太大,有伤两国和气。”
“包拯!”
垂帘内传来刘太后的声音。
“此乃国之大事,岂能任你胡言乱语。”
“你一个七品知县,妄议朝政,你长了几个脑袋?”
显然,刘太后不想也不敢接受如此豪赌。
大宋看似富庶,实则三冗问题严重,国库并不充盈。
“启禀太后,陛下,包拯有十足的把握,请太后和圣上相信包拯。”
“包拯若是输了,愿献出项上人头。”
刘太后冷哼道:“你的人头本宫不稀罕,能抵得过每年的三十万两白银么?简直胡闹!”
包拯顿觉心寒,神情忽然淡漠起来,轻描淡写地道:
“太后,倘使臣输了,臣一肩承担,银子臣自己想办法赔付。”
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了出头鸟,就没有回头路,只有硬着头皮玩到底,可不能让辽人给看笑话。
反正有系统在,不存在玩不起!
就在此时,吕夷简站了出来。
“启禀太后,老臣相信包大人!”
“既然耶律将军已经接受包大人的挑战,此时反口,有失大宋度量,区区三十万两白银,我大宋输得起。”
又一年轻臣子站了出来道:“微臣赞同相爷的看法,大宋可以输了银子,但绝不能输了气节。”
说话的是富弼,现任史馆修撰。
三年前,辽国大军南下威胁太原,刘太后派其出使辽国谈判。
辽国要求大宋每年纳贡三百万两白银,富弼以一己之力,将岁币谈到了三十万两白银。
富弼回朝后,举国欢庆。
庆历年间,李元昊称帝,派使者到大宋逼迫承认其合法性。
富弼又请旨斩杀西夏使臣,派兵攻打西夏,后大败西夏。
范仲淹称赞其为“王佐之才”!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眼看宰相吕夷简表态,一大半臣子纷纷附和,站在吕夷简这边。
包拯心里清楚,附议的大臣不是信任他,只是为了舔吕夷简这个首辅大臣罢了。
眼看朝臣风向一边倒,只有少部分庞太师的党羽没有表态,刘太后也倍感压力。
若继续反对,只怕会冷了大臣的心。
“既如此,包拯,哀家便给你这个机会。”刘太后鼓足勇气,同时也放出狠话,“若有差池,定斩不饶!”
“谢太后!”
作为一名穿越者,包拯别的不敢说,论眼界见识,至少在古人之上。
不让辽国使团怀疑人生,包拯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现代人的身份。
一念及此,包拯转头看向耶律雄才。
“耶律将军,我大宋已有决断,不知将军之胆尚在否?”
耶律雄才尬然一笑,原本想着刘太后会退缩,那么赌注也就不了了之。
没成想,大宋君臣都被包拯给忽悠瘸了,竟会同意这么大的赌注。
事到如今,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作为大辽特使,也不能认怂,只有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
“本将军有何不敢,包大人请吧!”
“请耶律将军和诸位使者听清了。”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请问,水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