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不堕凌云志 姬赟虒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本文出现的一切鬼怪风俗皆是为演绎剧情服务,无有不良价值导向。请读者们理性看待,杜绝封建迷信,要相信科学!)
殷甲王朝,史称巫鬼王朝。统治者以人皇之称世袭,辅佐王朝的主要为两大家族,一为方相氏族,一为终葵氏族。
相传两大氏族皆掌握着驱疫逐鬼的巫术,首领继承方相,终葵的称号,其余族人下派各地,女子为祩子,负责掌管各地的礼法、祭典,以舞降神并与神沟通,祭祀社稷山川,通常负责驱邪、洁净、祝祷风调雨顺。男子为司巫,负责管理祩子,并在重大日子里率领祩子祭祀,或者在恶劣天气下祈雨祭神。
而人皇一族则负责亲自统帅兵甲征战。
最初尐为人皇,四方征战,征战目的一为征服,二为祭祀,或者说主要便是为祭祀而征服。
因为和殷甲王朝同时代的边缘地区,多为未开化的地域。当人皇军队驾着青铜战车,披甲执戈,降临四方时,四方便为焦土。
所以到第二代人皇殇统治时,四方便皆已臣服。
殷甲王朝可以不再需要四处征战以俘获人牲来祭祀了。而是划封九州十地:北方凉州、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及徐州,南方益州、荆州、扬州,京畿三地:雍地、豫地及兖地。
人皇将族人外派设为九州牧以巩固统治,九州牧须稳定地向殷甲王朝提供人牲。
等到第十代人皇莘统治时,已历近400年,各地效法九州牧,学习并吸收殷甲王朝的文化,逐渐开化。九州十地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若干城池。整个殷甲王朝的繁荣推向高潮。
到了第十三代人皇桒统治时,为加强地区统治,各地开始出现除人皇、方相及终葵外的地区贵族。百姓也在太宰(方相氏族首领担任)的提议下,依傍贵族设立姓氏,取名造册。以此平衡各地人口,并按比例上贡以及输送人牲。
在第十六代人皇戊继位当年,王朝各地突遇气温骤降,来年天下大旱,各地司巫、祩子400年来一直居于高位,家族本事废驰不少,故而大多地方祭祀不成,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太宰通天祭神,传达神谕,责令各地上贡以往三年数量的人牲,以告鬼神。
各地饿殍遍野,大量人牲赶不到王城京城,卒于途中。
值此危机时刻,人皇戊效法先祖,亲身祭天,结果崩于祭台。
第十七代人皇戍继位,各地百姓仍未从天灾中走出。王朝上下,祭祀活动根基动摇,人们在饥饿中发现,鬼神给不了温饱,自己努力挥舞锄头才是正道。
人皇戍治下十年,民生开始在休养生息中得以稍稍恢复元气。
姬姓,守晋城,临姬水,据晋山,属于并州权贵。
姬水,自东向南,横断并州。晋山,汾水之源,修枝高木,煤铁丰盈。
经过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靠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姬氏已成并州境内的一大豪阀巨族。
少主姬赟虒,少有大志,身长九尺,膂力惊人,善于识人,广结异人,尤其是工匠,礼遇甚厚。
比青铜器更为锋利坚固的铁器,便在此诞生。甚至姬赟虒还自主发明了马鞍马镫。
师甦,谭章夏也在此时相继投入麾下。师甦本无姓氏,是来自一个善相马四处游历经商的家族,殷甲王朝的各地风土面貌,经过一代又一代族人的积累,其了然于心。师甦学习能力极强,侍读少主姬贇虒,一年便可通晓文字,极具才华,三年即可称师。
故而少主赐其“师”姓,其自取名字“甦”,意为重获新生。
谭章夏,为人刚直,制礼法,修历法,推演农时,完善节气锚定之法,使得晋城民生富足,讲信修睦。并成为第一个拒绝向殷甲王朝提供人牲的权贵,因此,名望极盛,几乎到达人人思归的地步。
并州牧大怒,携并州一州之势,誓要扫灭晋城姬氏。
师甦上谏,将晋城军队倾巢而出,分散至各个隘口,姬贇虒亲领卫兵,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将并州牧的战车编队及步兵牵制野外,不断骚扰。
其余将领集中力量打击援军,锋利的铁器,灵活的骑兵,让整个并州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做铁骑洪流,所向披靡。
谭章夏亲身几骑,潜入牧城,策反民众。
两相打击下,并州被姬贇虒占据。并州牧在一众司巫、祩子的巫术掩护下,即便姬贇虒付出惨重伤亡,仍让其逃回王城京。
第十七代人皇戍盛怒,令北方其余五州联合讨伐,并将并州牧及一众司巫、祩子全部祭天以作战前问卜,龟甲灼兆显示为大吉。
谭章夏提议与民修养,坚城据守。姬贇虒于是派其据守太行山。
师甦上谏,快马速击凉州,将凉州攻下作为并州后方。姬贇虒带领师甦及军队,快马击凉州。
太行山是为幽并冀三州交汇之地,青徐又毗邻冀州。所以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