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长河锁浪 第七章 暂被停职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电台传来刺耳的电流声,赵队长的手指捏着电报纸簌簌作响。帐篷里二十几双眼睛紧紧盯着那几张颤抖的纸页,仿佛要从上面看出命运的走向。
"今年开春气温较同期高五度,融雪量超三成......"赵队长的声音在密闭的帆布帐篷里嗡嗡作响,像铁匠抡起油锤砸在烧红的铁砧上,震得人胸腔发麻。
张志成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兴奋地说道:“这就对得上了!气温升高,积雪早早融化,大量雪水涌入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增大,根据流量与流速成正比的原理,在河道横截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河水流量大幅增加,流速也就跟着快了起来。我们之前测量到的流速数据偏高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李工拿着铅笔,用力在图纸上戳了个窟窿,心急如焚地说:“山体含水量饱和就像浸透的馍,别说巨石滑坡,整片山崖都可能……”
孙专员神色凝重,缓缓说道:“看来这流速问题并非单一因素……这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赵队长,咱们得赶紧把这些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让他们心中有数。”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震得搪瓷缸在铁皮箱上跳起了踢踏舞。
赵队长立刻将众人分析得出的结论详细地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没过多久,上级领导下达了指示:勘测工作继续推进,但鉴于当前河道的不稳定状况,必须从工程大队增调人手,全力解决滑坡和塌方造成的河道拥堵问题。春季灌溉任务重,用水量极大,绝不能让水源供应在这个关键时候“卡脖子”。
很快,工程大队的支援队伍就赶到了,其中那支携带炸药的爆破组一出现,李工一眼就瞧见了自己的老战友老沈。
“你咋来了?不是就蹲在屋里打算盘,再不出山?”李工打趣道,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欣喜。
“那还不是你们不行?指导员喊我来帮忙。你以为我想瘸着腿走这戈壁滩啊!”老沈毫不客气地回击,嘴角却忍不住上扬,露出一丝笑意。
赵队长赶忙迎上去,和新赶来的同志们一一握手。老沈咧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爽朗地大笑道:“赵队长,你就把心放肚子里。我带着这帮生龙活虎的小子们,就是专门来啃这块硬骨头的!”
“但咱们没有机械,全都得靠人拉肩扛了!”李工皱着眉头,语气中透着担忧。
老沈微微点头,满不在乎地说:“这算啥!以前的条件比这恶劣多了,现在起码炸药管够!走,先去河道那边瞅瞅,把情况摸个透,心里有了底,才知道该咋个干法!”
小王带路,众人来到河道边,只见那些巨石,有的半掩在湍急的河水中,只露出个巨大的轮廓。最大的那块估摸着得有好几吨重,就像一座小山似的,拦住了河水的去路。
"老沈的眉头拧成个死结,常年被硝烟熏染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哑光。他单膝跪在砂石地上,粗粝的指腹沿着岩石纹路游走,感受着花岗岩那粗糙而坚硬的表面。片刻后,他又站起身,沿着河道缓缓走了一段,目光如炬,仔细查看河道的坡度和走势,每走一步,都在心里快速地盘算着。过了好一会儿,他心中才渐渐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计划。
“这些小一点的石头,就用钢钎和锤头慢慢砸开,再搬到一边去。这活儿虽然累人,但只要肯下功夫就能行。大的石头嘛,就得靠爆破这一招了。”老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眼神中透着坚定。
旁边的队员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明白。张志成在一旁说道:“沈班长,那我先去帮忙准备钢钎和锤头吧。你看行不?”老沈抬头看了他一眼,点头道:“行,小张,你做事仔细!”
一部分队员包括张志成迅速跑去准备钢钎和锤头,他们在工具堆里挑了又挑,还仔细检查了锤头和钢钎连接得是否牢固,生怕在使用过程中出什么岔子。而老沈则带着爆破组的成员,开始对那块最大的巨石进行爆破作业。
老沈首先选中了一块相对安全,而且对疏通河道影响较大的巨石作为第一个爆破目标。他从工具包里拿出测量仪器,全神贯注地测量着巨石的尺寸,先用卷尺绕着巨石量了一圈,又用水平仪测量巨石的高度和各个面的平整度,接着仔细观察巨石的形状,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构造,还测量了巨石与周围环境的距离,包括离河岸的距离、离其他巨石的距离以及上方山体的高度和坡度等。
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炸药的用量和放置位置,要是有一点偏差,爆破可能就会失败,甚至还会引发危险。
老沈平时烟不离口,被熏黄的手指就像老树根一样粗糙,可只要一涉及爆破作业,他就像变了个人,一口烟都不抽,全神贯注得像只盯着猎物的老鹰。黄牙在烈日下闪着釉光。这个曾用半包炸药炸开过隘口的老兵,此刻却像绣娘穿针般摩挲着花岗岩纹路。
“这石头直径大概有三米,高约两米,质地硬得很,是花岗岩。这种花岗岩密度大,抗压能力强,普通的炸药在它面前就像挠痒痒,很难对它造成大的破坏。”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