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奉:悟性逆天,开局领悟长生法 第三十七章:比试继续,苏文的惊世诗才!【求收藏鲜花】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随着怀庆的话音落下,国子监的队伍中,一个二十来岁的年青人,硬着头皮走了出来。
怀庆见双方代表,都已经入场,直接说出了此次比试的题目。
“今次文斗,比得是双方的学识,那便以劝学为题,作一首诗。”
“能得高分者,便是此次比试的赢家。”
听到怀庆提出的题目,国子监的代表直接面色慌乱,六神无主,表现得十分不堪。
和前几科,国子监专门请来的大家不同,他只是从国子监近几届学生里,随便选出的高个。
自从国子监重新为圣人典籍集注,存天理灭人欲,天下学子只能拘泥于经典,埋头于词章。
久而久之,诗词之道自然荒废,令大奉诗坛久衰不兴。
国子监作为这股风气的源头,诗才更是无比欠缺。
别说是和展现了艳艳才学的苏文相比,就是和书院正常比斗,都不一定稳操胜券。
甚至国子监,在不知道苏文诗才的情况下,就已经在考虑诗学败于学院的可能性。
作为诗学代表的他,心中自然是慌得一批。
但现在重任在肩,他也只能想破了脑袋,勉勉强强的,从自己的脑海中,拼出了一首诗,结结巴巴的念了出来。
听到他作的诗,台下观众里的文人学子,甚至是白鹿书院和国子监的自己人,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虽然大奉诗坛衰落,但鉴诗的本领,可没有退步多少。
他们自然能够听出,这代表所做的诗干瘪枯燥,味同嚼蜡,除了国子监学生特有的工整之外,空无一物。
于是,失望的众人,只能将目光投向了苏文。
希望他能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诗。
对于这原著中曾出现过的题材,苏文索性直接用了原著里,许七安用过的那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伴随着这首七言绝句,被苏文缓缓诵出。
擂台周围的学子们,双眼顿时灿灿生辉。
即使只有短短四句,他们也能从这四句诗中,听出那朴素却又意味深长的深意。
这一下,就连云鹿书院中,见识过苏文诗才的众人,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好诗啊,明道果然有绝世诗才。”
杨恭激动的抚须而笑,对着苏文,好不吝啬的赞叹起来。
陈泰张慎两位大儒,更是直接被勾起了,前半生求学时的回忆。
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当年每天只能吃两个馒头,夜夜挑灯苦读的日子。
观众里年长一些,经历过穷苦的文人,更是有不少直接垂泪。
就算是没有类似经历的文人,也觉得这首劝学诗入木三分,回味悠长。
其中更是有热爱诗学的才子们,激动的仰天高呼,
“好诗!好诗啊!苏先生有如此诗才,我大奉诗坛,定可幽而复明啊!”
有了前四场比试的经历,没有人觉得苏文的诗,只是妙手偶得。
而是认为他的诗才,也和他的琴棋书画一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和观众里激动的文人才子不同,国子监的队伍,则是沉默不语。
虽然他们对于这场比试的失利,已经早有预料。
但如此强烈的对比,还是让他们觉得无比尴尬,连忙将自己的代表召回,以免继续丢人现眼。
怀庆也顺势宣布。
“第五场比试,书院胜!”
后方的看台之上,负责评比的礼部官员,一个个都顿感无语。
明明是他们负责评比,但怀庆却一次也没有,问过他们的意见。
不过也没办法,苏文展现出的水平,和他的对手们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
别说是他们这些官员,就算找个傻子过来,也能看得出是谁胜谁负。
第五场比试结束,记住苏文要赶时间的怀庆,立刻就宣布了第六场比试的开始。
听到作词的比试开始,国子监队伍的气氛,却依旧低沉。
诗词之道向来联系不浅,苏文诗才如此出众,作词的本事,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而这一科,同样也是国子监的弱项。
国子监的代表,面色凝重地走出队伍,来到了苏文的对面。
怀庆随即开口道。
“如今乃是冬月,梅花盛开。”
“两位就以咏梅为题,各写一首咏梅的词好了。”
说罢,怀庆和台下的观众一道,直接看向了苏天。
经过上一场,他们已经对国子监的水平,不抱什么希望。
想要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