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第4章宁叫我负天下人或者说陛下何故造反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明初四大案,是明朝初年发生了四起影响十分大的狱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这四起案件牵连人员甚广,死伤无数。在《朱元璋传》记载“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加上胡惟庸、蓝玉两案,明初四大案被杀官员超过十万。
周玉风见到自己丈夫从刚才的‘胆小怕事’变得一上台就要杀人十万,如果现在不是大白天,恐怕要认为王爷要在说胡话了。
周玉风小心的看向周围,确保没有其他人在场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王爷为何要行事如此?”
朱斌看向自己的过门确未同房的妻子道:
“在梦中,朱由检(关我朱斌何事)在那皇宫中的歪脖子树上吊死,在临死前说出遗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我’‘文官人人可杀。’”
周玉风只是脸色苍白的抓紧自己丈夫的手臂,不再言语的看着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丈夫一觉醒来就变得面目全非,这个跟王公公说的不一样。
朱斌理解周玉风为什么会这样想,作为过来人的他,知道崇祯皇帝的皇位其实是从魏忠贤的手中得来的,因为崇祯皇帝登基之前,明朝完全就是由魏忠贤在掌控着。很多人觉得明朝是因为魏忠贤才变得越来越孱弱,但我认为明朝早在魏忠贤之前就很孱弱了,魏忠贤掌权期间虽然十分黑暗,但是国库好歹也是充盈的,军事实力也是有的,所以魏忠贤掌权期间的明朝还算是安稳,毕竟没有外来势力侵略成功。
崇祯皇帝上位后不久就杀掉了魏忠贤,很多人觉得此举是为民除害,而我认为杀掉魏忠贤就是杀掉了约束文官的人。崇祯皇帝时期的文官其实个个都不是真心为了国家的官员,
他们表面上似乎是在为了明朝着想,可是暗地里却总是想尽办法在各个地方谋求利益,魏忠贤还在的时候,就一直在积极打击文官们贪污腐败的事情(比如说五人墓碑记),而魏忠贤死后,这些文官们便彻底解放了,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够管得着文官。
这就是政治权利失衡的结果,魏忠贤要杀,但不是现在!
周玉风小脸上充满忐忑不安之色的,紧张兮兮的问道:
“王爷,这天下不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吗’?为何你会有如此想法,就因为那个梦?”
以周玉风的受到时代限制观点来看,大明朝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可以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你看看哪个封建王朝的王室,不都是被这些士大夫所出卖。
司马篡魏,朱温灭唐,杨坚篡位,宋祖夺周等等。
只有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开国皇帝。
也只有他不是士大夫。
可即便如此,到明朝灭亡,开门投降最厉害的不都是那些士大夫。
“是,也不是,历史上有太多士大夫背刺自己主君事太多,与他们共天下,他们配吗?配个鸡儿!”
朱斌抓住周玉风的玉手,眼对眼,朱斌的眼睛不再是迷惘,胆小和犹豫不安,而是变得疯狂与残忍。
“玉凤,我的王妃,‘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真正掌握国家命运的不是本王,也不是文人士大夫,而是曾经你我看不起的工农,本王不会再给士大夫中间当掮客的机会,会与最底层的工农建立紧密联系,在尸山血海中建立崭新的大明!”
周玉风目睹丈夫的蜕变,作为王妃的她,自从被选中那一刻已经与丈夫绑定在一处,只可以一条路的走下去。
“臣妾知晓,哪怕是前方是,妾身也会陪你一起走下去!”
朱斌仅仅的抱住自己的名正言顺的发妻周玉风道: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分割线————
在后花园中朱斌与周玉凤这对小夫妻交谈了许久,互相敞开心扉时,朱斌心中也渐渐的放松下来。
但此时的局势也不在那么紧张。
天启七年八月,病入膏肓的天启皇帝躺在龙床上,脸色苍白,不像一个年轻的君主,反而像极了一个迟暮的老人。
在龙床之前,跪拜着两个人正在低声哭泣。
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大明朝权利最大的两人,一人是皇帝的奶妈客氏客巴巴,一人是阉党的领袖魏忠贤。
客氏与魏忠贤的眼泪都不是假装留下来的,他们与朱斌一样,心中都很害怕,他们最大的依靠天启皇帝朱由校眼看便要驾崩,与朱斌一样,他们也有一种前途未知的感觉。
若是造反自己当皇帝,开玩笑吗,一个太监能当皇帝,即便自己有这个心,手下的人难道会坚持不懈的跟着一个太监吗?
历史上的王振,刘瑾之流可都是活生生的列子。
别看外人吹捧魏忠贤是九千岁,
但魏忠贤没有那么傻,相反还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