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长风烈马之再造中华山河 第6章 只能从长计议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萧炎沉吟了片刻,转头对张毅说道:“遵化靠近长城,那可是边关的重要城镇,关防必定特别森严严格。咱们俩现在这副狼狈落魄的模样,还是先去蓟县比较妥当合适,至于后面要去何处,咱们再从长计议、慢慢合计。”
于是二人踏上官道,并肩而行,向西朝着蓟州的方向走去。此时此地还没有后世的于桥水库,官道南面约十里之外是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石鼓山等山丘。南北两片山地之间的谷地中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片大片麦田,四月正值冬小麦成熟的黄金时节,微风轻轻拂过,掀起了层层叠叠、此起彼伏的金黄麦浪,宛如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美不胜收,令人心醉神迷。梨河(过蓟州后叫沽水,现名州河)由东向西缓缓流淌,悠悠穿行,贯穿其间,从北面山脉流出的几条小河由北向南欢快愉悦地汇入其中,官道上便有了好几座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的桥梁。谷地中零零星星、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宁静祥和、岁月静好的村落,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安宁祥和、充满田园诗意、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乡间美景。
张毅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跟在萧炎身后,耷拉着脑袋,一副萎靡不振、灰心丧气的模样。而萧炎倒是一路上兴致盎然、饶有兴趣,东张西望,目光炯炯,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明代独有的景致风光。萧炎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由衷地感叹道:“这空气可真是清新宜人、沁人心脾啊,你说说看,咱们会不会因为这清新纯净的空气而多活上几年呢?”
张毅有气无力、精疲力竭地回答道:“还想着多活几年呢,明天吃什么都毫无头绪、一无所知。包里的肉干也就够吃上两天的,咱们除了这一包破旧不堪的衣服,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就只会编写程序,你也就只会谈论政治,就咱们俩现在这副凄惨可怜、狼狈至极的样子,哪怕是去做苦力恐怕都没有人愿意收留咱们。”
萧炎回头瞅了瞅张毅那副萎靡消沉、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模样,不禁嘿嘿一笑,说道:“别这么愁眉苦脸、悲观绝望、唉声叹气嘛,你好好想想,其实还是有那么一些好处的呀。至少你今天不会被尹琬秋的九阴白骨爪抓挠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也不用再为买房子的事儿焦头烂额、绞尽脑汁了,老潘的那个项目你也不用硬着头皮、勉为其难地去接手了。”
“还说不悲观?别人穿越不是变成身份尊贵、高高在上的格格就是威风凛凛、八面威风的王爷之类的,咱们这可好,连衣服裤子都给弄丢弄没了。这能算得上是什么好处?要不你就把这些所谓的好处全都拿走,让我回去面对老潘算了。”
“既来之,则安之。反正就算你哭天抢地、呼天唤地、捶胸顿足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了,还是多费点儿心思、绞尽脑汁琢磨琢磨咱们当下该如何是好,怎样应对才妥当。对了,你知不知道天启七年到底是个怎样的状况情形?”
张毅听了一愣,他只知道自己来到了明代,对于这天启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却是一头雾水、毫无概念,连忙说道:“我真的是一点儿都不清楚,我对历史这方面的知识简直是一窍不通、一无所知,你赶紧给我详细讲讲,让我了解了解呗。”
“天启七年啊,情况是这样的。当下在位的皇帝是个痴迷于木工活儿的主儿,整天就知道埋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捣鼓那些木工手艺,对朝政之事是不闻不问、置之不理。魏忠贤这会儿大权在握、权势滔天,正处于春风得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状态,不过他的好日子也即将走到尽头。在辽东那一块儿,有一个被叫做后金的政权,这就是日后满清的前身。再过个两三年,他们就会隔三岔五、频繁不断地越过长城,侵扰边境,烧杀抢掠。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十多年后,就会沿着咱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打进北京,建立起所谓的‘我大清’。还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眼下他只是个在邮局干活的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过几年要是他下岗失业了,就得揭竿而起、奋起反抗造反了。也是在二十年后,逼得让他丢了饭碗的崇祯皇帝也落得个下岗的凄惨下场,甚至还丢了宝贵的性命。等他们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北方的百姓那是死伤无数、尸横遍野,剩下的那些人,也都被‘我大清’逼迫着留起了一根像猪尾巴似的辫子,无可奈何、迫不得已地当了奴才。其他的一些大事和重要人物嘛,我也略知一二、稍有了解,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跟你细细聊聊。”
张毅听后,满脸惊诧、目瞪口呆地看着萧炎,难以置信、匪夷所思地说道:“照你这么说来,眼下岂不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乱世?咱们怎么就这么倒霉透顶、时运不济,偏偏穿越到了这个人命如草芥、贱如蝼蚁、朝不保夕的时代。”
萧炎伸出手,轻轻摆了摆,说道:“哪有蝼蚁那么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啊!你想想看,你家那只腊肠犬,不是天天都吃着专业的狗粮,生病了还有专门的宠物医院可以医治救治,甚至还上过专门的培训学校。应该说人命贱如野草,而且是那种在国内公园里无人精心照料、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的野草。”
“别再跟我提那所狗学校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