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崇祯对比,老朱家麻了! 第十四章 学医?各位面皇帝的疑惑?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洪武位面。
“学医?难不成这小子这么早就蛰伏了下来?”
朱元璋看到小朱由检竟然不读书而学习医术,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就算真的要蛰伏下来暗中发展,那也是要进学,学习各种知识,开拓眼界,而后学习帝王术,从那之后蛰伏才是正确的选择啊。
“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去争取进学的机会,反而主动放弃,并且学习医术这种中九流的东西。”
别看朱元璋痛恨那些文官欺负他不懂高深文学,总是写一些文学作品暗讽他。
但是从小的教育,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他始终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也或许正是受这些影响,让朱元璋对于读书以外的其它行业多有偏见。
他现在只知道,朱由检堂堂皇孙,居然放弃进学,转头学医,简直是给他老朱家抹黑。
可能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讨厌文人的原因,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过文学。
有胸怀大志的儒者曾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由此可见,医是仅次于致士的人生选择,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比较接近。
从小饱读诗书,经受良好教育的朱标明显是知道这一点。
但是他不可能去揭自己父皇的短,只能在一旁委婉的说道:
“或许这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要不然,怎么会开创出那前所未有的盛世,成为中兴大明的光武皇帝呢?”
“呵呵,或许是这小子运气好,咱大明历代皇帝保佑他,让他身边出现一大批能人异士,中兴大明,或许大明的中兴和他没啥关系呢?”
朱元璋嗤笑一声,满不在乎的说道。
反正他不相信,不学无数的皇帝,能够让大明中兴。
说不定只是比亡国之君崇祯运气好,有一群能人异士投靠成了大事。
……
永乐位面。
“学医?难不成是那时的大明出现了许多疫病,让这小子获取了名望,得道称帝?”
朱棣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觉得小朱由检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此时有蹊跷。
“太子,你觉得这臭小子学医是为了什么?”
面对朱棣的询问,太子朱高炽眉头紧锁,可是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只能摇摇头:
“儿臣也想不明白。”
“这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医毒不分家,这小子一定是想精通医术之后,给他的太子父亲下药,然后自己上位。”
朱高煦得意洋洋的嚷嚷道,他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
太子大哥都想不明白的问题,他想明白了,父皇一定会夸奖他。
有了这么一个好的开始,说不定哪天他就能取代大哥成为太子,而后继承皇位。
思绪越飘越远的朱高煦没注意到朱棣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下去,连带着朱高炽和朱高燧趴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朱高炽‘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诶,二弟你果然天下无敌,我愿称你为最强。’
朱高燧‘二哥今天是怎么了?难道想造反,等会可得和父皇好好解释,我和二哥毫无关系。’
朱棣黑着脸看着一脸傻笑的朱高煦,一拍御案。
就是这一拍,直接惊了正在做美梦的汉王朱高燧。
看着跪在地上的大哥和三弟,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朱高煦很从心的跟着趴跪了下去。
看着老实的朱高煦朱棣脸色才稍微好一点,但是还是愤怒的开口骂道:
“你这个目无君父的东西,我大明以孝治天下,你居然敢想弑君称帝!”
朱高煦人都傻了:不是,我就想表现表现,怎么就突然给我扣上弑君称帝的帽子了?
看着呆愣不知所措的朱高煦,朱棣更是火大:
“我朱棣怎么会生下你这么个臭丘八。”
“父皇你想收拾儿臣就直说,没必要扣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
朱高煦被朱棣这一通怼,也是来了脾气,毕竟他什么都没做,父皇就给他安上了妄图弑君称帝的帽子,而且还骂他臭丘八,要是母后还在,这老头子肯定不敢这么说他。
“你就是仗着我娘没了,才敢这么给我乱扣帽子!”
朱棣听到此话,心中怒气更甚,刚要发火,就看到大儿子和三儿子也抬头眼巴巴的望着他。
朱棣见此,怒气顿时烟消云散,这仨都是他和妙云的儿子,妙云没了,是他一直带着他们仨。
朱棣抿了抿嘴,改口解释道:
“老二,大明以孝治国,弑杀君父是不可能坐上皇位的。”
朱高煦见朱棣将此事揭过,自然不好再闹下去,而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