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位面。
“学医?这有何用?”
崇祯皇帝朱由检满脸疑惑:“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好好读圣贤书,以优秀的课业得到皇爷爷的关注吗?”
他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便可熟读四书五经。
反观【光武帝】小时候,确实摒弃了这些东西,直接学医,学医和拯救大明有什么关系吗?崇祯想不通。
“皇爷,奴婢觉得您比天幕里的小殿下厉害多了,说不定皇爷您以后的成就要比这个光武帝还要大呢。”
王承恩自豪的说道。
毕竟他的皇爷最起码五岁的时候比【光武帝】优秀,毕竟这时候的光武帝连进学都不去,反而去学什么医术。
他从小便是朱由检的贴身太监,非常了解自己的主子。
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天资聪颖,学识非常渊博,各种名著典籍信手拈来。
王承恩虽然忠心耿耿,但是资质非常平庸,在他眼里,谁念书念得好,谁就厉害。
“好了,朕的能力,之前不清楚,但是现在却很够有很清晰的认知。
朕是比不过【光武帝】的,光武帝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
朱由检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挥了挥手,谦逊的说道。
【亡国之君·崇祯】的结局他还历历在目。
【光武帝】五岁救母的手段让他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势,什么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及其中所展现的屠龙术。
这一切的一切好似都在告诉他,读再多书也做不好皇帝。他那所谓的渊博学识在帝王术面前好像狗屁不是。
他读了那么多书,结果依旧被群臣忽悠,落得个吊死煤山的结局。
崇祯开始不让王承恩记录【光武帝】的过往,改由他自己亲手记录,他要好好学习揣摩【光武帝】中兴大明的手段。
大明,一定不能亡在他的手上!他也要做光武帝!他也要中兴大明!
……
【自小朱由检离开东宫后,太子朱常洛当真履行了他的诺言,再也没有管过小朱由检,也没再去过慈庆宫,仿佛这对母子对他来说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小朱由检也乐的如此,毕竟这废物爹本来就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看皇爷爷的态度,如果后辈子孙出现优秀的继承人,说不定直接越过朱常洛,隔代传位。】
【亦或者为了法统,让朱常洛走个过场,当上几刻钟的皇帝,而后在传位给后辈子孙。】
【最关键的是,因为恶了朱常洛,以后他大概不会再来慈庆宫迁怒娘亲了。】
【小朱由检直接以朱常洛许可为由,在民间招揽了一位名医,并拜其为师。】
【这位名医名叫张景岳,医术极为高超,后世被人称为“仲景之后,千古一人”,在明朝是与神医李时珍并驾齐驱的存在,只是不被当时世人所知。】
【见小朱由检真心拜师,张景岳诚惶诚恐,发下誓言,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从拜师那日起,小朱由检就认真的跟着师傅张景岳学习医术。】
【张景岳乃当世奇人,不仅医术高超,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问。】
【对于这些知识小朱由检当然不会放过,学医枯燥之时,也会向张景岳求教这些知识。】
【张景岳索性就将这些知识夹杂在学医的课程中。】
【原本张景岳的计划是十年完成对小朱由检的所有教学】
【可是他没想到小朱由检悟性逆天,过目不忘,堪堪两年,就将他所有的知识和本事学了去,并且融会贯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九岁那年,张景岳自知已无东西可教,便主动告辞,要离开慈庆宫,回民间悬壶济世。】
【小朱由检想要挽留,可是张景岳执意离去。】
【小朱由检知道怎样才能留下张景岳,可是奈何他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孙,没那权势,只能亲自相送。】
【慈庆宫门口,张景岳最后打量着小朱由检,因为这一去,不知两人是否还有机会再见。】
【小朱由检虽然才九岁,但是身形挺拔,谦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自由一番气度。】
【向小朱由检深深行了一礼:“殿下,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就送到这里吧。”】
【“恩师,请受学生一拜。”小朱由检恭敬回礼。】
【张景岳匆忙摆手,赶忙站到一旁避过了这一拜:“殿下万万不必如此,殿下天资聪慧,悟性奇高,过目不忘,仅仅两年,便将在下生平所学融会贯通,能教导殿下,是在下说福分。”】
【说完,张景岳欲言又止,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