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 第十章 现代化农具,震惊徐达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十章现代化农具,震惊徐达
徐达虽然并不知道,叶轩是个怎样的人。
但是从当初金陵起兵,一路拼杀到今天的经验告诉他,刘伯温从来不说夸夸其谈、没有把握的话。
所以,到户部支领了此次出征的军粮,运往大营之后,他便立刻动身前去寻找这位名叫叶轩的县令。
得知父亲要出门,大女儿徐妙云也撒娇非要跟着同去。
徐达向来对女儿最是宠溺,自然是毫不犹豫欣然答应。
当即同女儿一起,换上一身低调的便装,直奔上元县而去。
刚到上元,徐妙云便被这里的气氛所惊到,小声道,“爹爹,好厉害!”
“现如今整个江南都在遭灾,各个府县都是一片怨声载道,死气沉沉。”
“唯独这上元县,竟然如此生机勃勃,都已经这么晚了,还能看到百姓们干劲十足地干农活。”
“这位上元县令,果然不一般!”
徐达点了点头,淡笑道,“那是因为,整个江南都在遭灾,三年未下一滴雨。”
“唯独上元县风调雨顺,一个月内下了四场大雨,滋润农苗。”
“百姓们这才敢放心大胆地播洒汗水,伺候庄稼。”
“否则,如若自己辛勤耕的地,都要因缺水渴死干死,鬼才会卖力气呢!”
“现在这个时节,应该正是插秧的好时候。”
“你是不知道,插秧这桩活是何等的费劲,必须时刻保证全神贯注,稍有一点携带,就会全盘失败,必须拔起重插……”
徐达原本想借此机会,给女儿介绍一下种田的知识和常识,表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过得有多么辛苦。
然而,路过一片农田,看到田间的情景,他却瞬间傻眼了。
这片田地,确实是在给水稻插秧。
但是并非如他想象中那样,一群人盯着暴晒,精确丈量,小心翼翼地确认间隙和深度。
只有一名皮肤黝黑的老头,嘴里叼着旱烟杆,手中推着一副铁架子。
像逛街似的优哉游哉,直接从培好土的水田中走过。
老头走过的地方——或者说他手中的铁架子经过的地方,竟然直接留下一列列嫩绿的稻苗。
稻苗栽得无比整齐,间距完全一致,根本挑不出任何瑕疵。
“这……这是什么东西?”
徐达看得一阵目瞪口呆,愕然道,“竟然如此神奇,无需丈量和计算,只需推着走过去,就可以完成插秧?!”
老头瞥了徐达一眼,咧嘴笑道,“大兄弟,没见过吧?”
“这是俺们叶县令,特意发明的插秧机,厉害着嘞。”
“你家的田用插秧不?用得话,等俺插完这两亩,就借你拿去用!”
“多……多谢大爷……”
徐达嘴角微微一抽,尴尬笑着点了点头,面色复杂地拉着女儿离开。
徐妙云不明就里,疑惑道,“爹,怎么了?”
“这个叶轩,真是个鬼才……”
徐达心中,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他小的时候,也种过地,做过农民。
深知叶轩的这个插秧机,是何等伟大的发明。
从前需要一百名农民,花三五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交给一个老大爷,玩着干半天就能干完。
这个东西如果推广出去,大明的粮食产量,起码能直接上升三成!
又前进了一阵,路过一片麦田。
徐达的震惊稍稍缓和些许,笑道,“女儿,你知道种麦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唔……不知道。”
“嘿嘿,正是除草!”
徐达咧嘴一笑,讲解道,“因为麦子的生长环境,极度适合杂草生长。”
“如若杂草长得太多,非但会降低麦子的产量,还会抢夺地里的营养,影响麦子的质量。”
“爹爹小时候,经常和你汤叔他们,一起给财主家的地除草。”
“这个活不仅累,而且非常考验技术,最讲究熟能生巧。”
“一干就是整整一天,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但那地里的杂草就是一茬一茬地冒,根本除不完……”
徐达话未说完,便直接戛然而止。
因为他看到,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田中追逐嬉戏。
两个孩子的手中,都推着一个类似小推车的玩意。
小推车所及之处,地里的杂草竟然全都被连根铲除,除得干干净净。
眼看着将近半亩地,在两个小孩子的嬉笑追逐间,便直接将杂草除干净。
徐妙云弱弱道,“爹,看着好像……也不是很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