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最新章节 > 第三十四章 一个州,两个知府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 第三十四章 一个州,两个知府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三十四章一个州,两个知府

听刘伯温当着皇上的面,对杨宪如此毫不遮掩的盛誉。

一旁李善长身后的胡惟庸,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果不其然,听一向毒舌的刘伯温这般夸人,使朱元璋来了兴趣,挑了挑眉,饶有兴味道,“杨宪何在?”

一名三十出头、面皮白净清秀的男子上前一步,颔首道,“臣在!”

朱元璋问道,“你可敢出任扬州,去收拾骆炳文留下的烂摊子?”

“臣敢!”

杨宪不假思索,豪气干云道,“扬州城自古以来,便是富饶之地,如今被无能贪官荼毒至此,臣痛心疾首。”

“臣此去扬州,必然殚精竭虑,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皇上的期望,三年之内让扬州田亩复耕,重振昔日荣光!”

“如臣不能完成使命,愿自尽于扬州,以向皇上和扬州子民谢罪!”

杨宪这番豪气,使得朱元璋大为欢喜,赞许地连连点头。

“好,说得好!”

“如果满朝文武,少几分畏首畏尾的暮气,多几分你这般豪气和决心,大明必然能强盛空前,千秋万世!”

听着皇上明晃晃的敲打,一些老臣都显得有些尴尬。

李善长心中也很不是滋味,轻轻咳嗽一声。

朱元璋又看向李善长,问道,“善长,派杨宪出任扬州知府,你意如何?”

李善长思忖片刻,说道,“皇上,杨宪虽有决心,但毕竟多年来一直在宫中任职,未曾出任地方,不识民情民心,只怕去了扬州,未必能实施他的雄心壮志。”

“臣斗胆举荐一人,此人出身寒微,在地方任职多年,深谙治州御民之道。”

“皇上派此人前往扬州,定可不辱使命,振兴扬州!”

听闻此话,身后的胡惟庸两眼一亮,心中无比感动。

恩相果然够意思,为了举荐自己,竟不惜当众与刘伯温叫板。

如果自己得到这个机会,一定要在扬州大展拳脚,决不能辜负恩相的厚望。

“哦?”

朱元璋挑了挑眉,眼中又流露出浓浓的兴味,“你说的这人是谁?”

李善长朗声道,“正是上元知县,叶轩!”

胡惟庸:“……”

他原本都已经准备走上前,向皇上说出自己的豪言壮语。

结果听了李善长“叶轩”两个字,又硬生生退了回去,表情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朱元璋摸着下巴略一思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不错,这叶轩倒也是个难能可贵的人才。”

“他治理了上元县整整三年,这三年里,上元县积极赈灾,井然有序,是整个江南受灾最轻、人口流失最少的一县。”

“现如今,靠他研究出的作物,更是让上元县成为整个江南第一个脱离灾荒,重新富庶起来的地方。”

“这样的人才,仅仅只做个知府,实在是太屈才了……”

李善长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继续趁热打铁。

“皇上此言极是,上元县只不过是一个小舞台,叶轩已经干到了他所能干的全部。”

“而扬州府则是一个偌大的舞台,可以让叶轩尽情施展才干和抱负。”

“老臣愿以自己的官位作保,保举叶轩出任扬州知府。”

“凭叶轩的才华,定可在三年之内,让扬州重新复兴,甚至超越前元最鼎盛时期!”

李善长这番话,使得朱元璋无比心动。

然而,看着一旁杨宪那迫切焦急的眼神,他一时也有些难办。

自己刚刚,可是才亲口夸过杨宪的雄心壮志。

总不能现在想起叶轩来,就让杨宪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朱元璋冥思苦想许久,总算灵机一动,笑道,“好,善长说得很好啊。”

“不过依咱看来,扬州府现在的情况,不是一个能臣就可以解决的。”

“杨宪是个能人,叶轩也有本事。”

“依咱看来,不如就让他们两个一起上任扬州,共同担任知府,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听闻此话,群臣顿时都有些傻眼了。

一个州府,两个知府。

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新鲜事啊。

杨宪面露难色,小心翼翼道,“臣不敢违背皇上圣旨。”

“但是,臣与那位叶大人平起平坐,如若到了扬州任上,我们的政见不同,发生冲突,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这个不打紧。”

朱元璋摆了摆手,咧嘴笑道,“你们到扬州后,可以以县划界,将扬州分为两半。”

“你们两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