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潜龙最新章节 > 第五十三章 梳理朝堂,整军备战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汉末潜龙 第五十三章 梳理朝堂,整军备战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朝堂人事调整

陈宪在书房中深思熟虑了三天,终于做出了关于朝堂人事的重要决定。他不打算完全填补九卿的空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任命:

•卫尉:钱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光禄勋(郎中令):马奕,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为了吸纳天下贤士,陈宪以天子名义授予以下任命:

•太常:荀爽,九卿之一,主礼仪祭祀。

•博士祭酒:郑玄,太常下属。

•中散大夫:管宁,散官。

•谏议大夫:陈圭,掌议论。

•丞相府文学掾:邴原。

这些老夫子都是北方士子的偶像,陈宪立他们为标杆,吸引天子学子入麾下。

辅官任命

陈宪对麾下谋臣的任命如下:

•大司农丞:田丰,九卿大司农辅官,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廷尉丞:郭嘉,九卿廷尉辅官,主管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少府丞:邹博,九卿少府辅官,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

•太常丞:华歆,九卿太常辅官,主礼仪祭祀。

•太仆丞:宗预,九卿太仆辅官,主全国马政。

•宗正丞:空缺。

•卫尉丞、光禄勋丞:裴良,九卿卫尉、光禄勋辅官,主宫禁军。

•大鸿胪丞:鲁肃,九卿大鸿胪辅官,主外交事宜。

这些任命官职是“九卿”辅官,九卿除“太常”外全部空缺,这些辅官实际都可以直接行使九卿权力,只是名义上差了一点。而且他们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例如华歆不仅是太仆丞,还是河南郡守,总领整个洛阳周遭政务(河南郡守为原河南尹,东起中牟,西到新城,统一称呼,遂改为河南郡)。田丰同时还是“丞相长史”,郭嘉是“丞相主簿”,沮授是“丞相征事”,鲁肃、戏忠是“东曹”和“西曹”,主人事选拔。

此外,陈宪还设立“参议院”,设“参议大夫”一名主管,设议郎数名参赞政务,作为官吏储备、培养人才的地方,无实权但有一定的俸禄。至于朝廷各项官职的属官,陈宪打算等田丰到了再和他一起商议,反正各地刺史、郡守等的调动需要时间,所以也不着急。

军制改革

在军队方面,陈宪决定进行彻底的军制改革,取消汉庭原来的南北两军、西园八校、屯兵八校等编制,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

地方军

采用府兵制,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平时定期到各县尉衙报到操练,战时由各郡郡尉集结,由各州都督统一调度。日常各郡保留五百人至一千人的“巡防营”负责各郡县防务。日常各地存放盔甲、兵器的武库交由“州牧”麾下“武库司”统一管理,操练、战时前统一发放,战后统一登记收回。

中央军

采用募兵制,设中央将军一名,麾下恢复东汉早期的“五校”统一操练,分别为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

•屯骑校尉:赵云,负责统领骑兵,执行侦察、突击和追击等任务。

•越骑校尉:张辽,越骑原指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骑兵,后来成为一支特殊骑兵部队,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步兵校尉:高顺,统领步兵部队,负责阵地战和攻坚任务。

•长水校尉:鲁肃,负责统领水军。

•射声校尉:黄忠,统领弓箭手部队,擅长远程攻击,对战场火力支援和打击敌人有重要作用。

五校属于职能型校尉,不代表具体军衔,统一向丞相府负责。新卒训练完毕后由丞相府统一分配。

禁军

由于天子回京,洛阳城的宫禁防务陡然增多,陈宪准备将虎贲、羽林、玄甲三支精锐整编为禁军,同时将左、右、龙骧三支精骑并入。这数万精锐不仅是天子禁军,更是陈宪的杀手锏。他们不受丞相府管辖,朝中无人可以指挥,只听令于陈宪一人。

军官制度调整

军官制度调整如下: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别部司马→都尉→校尉→中郎将→杂号将军→重号将军→四安将军→四镇将军→四征将军→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

“裨将军”“偏将军”不再为常设,作为“讲武堂”学员入军中任职时设立,多为参谋军事。

此外,陈宪设立“军正司”,总司军法、军规。陈宪亲领“总监正”,各地驻军、中央军、禁军凡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