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黑土乐园 原野诱惑(五)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由于有这样恐怖的说法,夏天时孩子们不敢独自来到这里,一般要结伴前来,初来时也是胆战心惊的,生怕遇上淹死鬼。
旱沟很宽,沟边杨柳密集高大,周边没有人居,是候鸟理想的聚集场所,树下宽阔滩地的枯叶下,潜藏着各种各样的虫子,为小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经常有大量的候鸟栖息在树上,并成群地落到地上觅食。这里由此成了孩子们打鸟的地方之一。
李长山跟随居住在“北小壕子”的同学齐玉军在这里打过两次鸟。这里离北小壕子较近,齐玉军经常和同伴来这里打鸟。
齐玉军是李长山的好朋友。一年级时,两人同桌。齐玉军性情敦厚,与待人友善的李长山很投脾气,因此两人一直相处得很好。
李长山学习成绩很好,齐玉军就差了很多。刚入学时,李长山就发现齐玉军的文具盒里有一串小树棍,在做加减法时,一根根数小树棍得出答案。李长山早就听说过,有些父母用过这样的招数,意在让孩子学好算术。李长山不需要这些,心里还不免嘲笑齐玉军真笨。
由于同桌的便利,课堂作业不会做时,齐玉军就问李长山,李长山总是助人为乐;考试时,只要老师不是盯得很紧,李长山也乐于让齐玉军打小抄。
齐玉军由此对李长山深为感激,时不时以物相报。齐玉军家的院子里有棵杏树,结果时节,经常给李长山带一两个过来。李长山自然也投桃报李,有好东西,如糖块等,也会省出一点给齐玉军。
不断地互动,增进了两人的友谊,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第一次在旱沟打鸟是在5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是齐玉军提议的,这次打鸟共有五人参加,除了李齐两人,还有齐玉军院里的王姓、吴姓两个同学,以及老发电厂的杨立宁。
双方约好上午8点在一座小桥处集合,然后一起去旱沟。
那时的孩子是没有手表的,路上不知时间,只能掌握好出发时间,好在各家都有时钟,做到这点倒不难。李长山为了稳妥,7点45就和杨立宁上路了。这段路程有十一二分钟就能到了,李长山故意早走几分钟,确保不耽误时间。
几乎前后脚,齐玉军他们也赶到了。原来双方的想法高度一致,五人都很高兴。
去旱沟的路上,齐玉军他们向李长山他们介绍了旱沟候鸟的情况,说那里的鸟可多了,有青头鬼、黃眉、白眉、麦溜子、山雀,有时还能碰上鹌鹑呢。姓王的同学说,他们班的房福华,去年就抓到过一只鹌鹑。并眉飞色舞地介绍说,鹌鹑体大,像两个月的小鸡崽儿,可笨了,飞不多远,在地上遇到,只要使劲追,就能抓到。
李长山对好多鸟名只是听说过,并没有见到过,有些连名字也没听说过,如麦溜子,王姓同学所说的鹌鹑,自己也没见过,一时听得将信将疑,只好不住地点头应和。
杨立宁却很兴奋,高声说道:“我们要是能抓到鹌鹑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们就地烧了吃。”说罢,从兜里掏出一盒火柴来:“我带了火柴呢。”
小孩一般是不带火柴的,因为他们不抽烟,用不着火柴。这天,杨立宁不知为什么带了火柴。李长山知道杨立宁秋天爱在野外烧荒,可现在是春末夏初,枯枝落叶响干响干的,一旦点着,火势很难控制,没人敢烧荒。李长山心中嘀咕道:“莫非他搞混了时间?”
吴姓同学很高兴:“既然凑巧带了火柴,没准儿真能抓到鹌鹑。都是凑巧的事嘛!”大家听了,都很兴奋,好像抓到了鹌鹑似的。
杨立宁突然想起了淹死鬼,就问身边的吴姓同学:“听说旱沟有淹死鬼,你们见到过吗?”
吴姓同学摇头道:“没见过。”
王姓同学接过话茬:“咱们院的韩广新见过。”这对吴姓同学也是新闻,于是也认真地听他讲述。
王姓同学于是娓娓道来:“韩广新跟我说,三年前的夏天,他和几个同学去旱沟,突然发现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在河里抓鱼。那小孩可厉害了,抓住了一条挺大的鲤鱼,正招呼他们一起来抓鱼呢。
“韩广新他们几个一见高兴坏了,赶紧跑了过去。可跑到河边一看,那个小孩却上了河的对岸,正举着鱼向他们招手呢。
“韩广新见状,就要脱鞋下水。这时,一个同学感觉不对劲,那小孩刚才明明在这边,怎么一下子跑到对岸去了?再一想起大人说起的淹死鬼,顿时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赶紧拉住韩广新的手说:‘不对劲,怕是淹死鬼。赶紧走!’韩广新等听了,也吓得不轻,赶紧撒腿就蹽,头也没敢回一下。”
几个孩子听了,也吓得大气不敢出。
过了一会儿,大家才恢复了平静。杨立宁刨根问底道:“韩广新是咱们学校的吗?几年级的?”
齐玉军替王姓同学答道:“他以前在咱们学校。现在已上六中了,一年级。”
六中是老城中学的名字,各镇中学是按全县排序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