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黑土乐园 原野诱惑(六)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当时的普遍情况是,这些鬼,白天总是在远处,而不是在人居附近。比如淹死鬼,旱沟里有,而老发电厂的那条小河却没有,可是这条小河明明也淹死过人。
那时前两年的夏天,就在李长山他们经常用弹弓打鸟的那条沟附近的河道里,就淹死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姓赵,年龄比李长山大三两岁,家就在小河的北岸。那年夏天在此玩水,被淹死了。其实,这里的水不深,还是一条过河的通道,人们都踏着河中的石头过河,李长山他们每次也是这样过河的。据说是河里有一个深坑,孩子碰巧走进了深坑,不会凫水淹死了。孩子的妈妈悲痛欲绝,痛哭了好几天,李长山亲耳听到了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而人鬼遭遇的当事人,虽然也有名有姓,是真实的存在,但遭遇经过,多是他人转述的,如王姓同学转述的韩广新的经历。
这些虚虚实实的往事,使鬼的存在越发的扑朔迷离,如同在山的猛虎,对小孩极具震慑力。
杨立宁突然起了探险心:“我们要是碰上淹死鬼,谁也不许跑,一定要看它个清清楚楚。”
王姓同学率先应和道:“对!谁也不许跑。看看淹死鬼到底长什么样子。”
大家纷纷答应。
李长山心里说道:“真要碰上了,这些话不也得给吓跑了?”
大家虽然心存忐忑,但毕竟人多胆壮,也耻于当胆小鬼,都昂然地向旱沟走去。
接近旱沟时,远远就看见了沿沟散布的一棵棵高大的杨树,有的地方几棵聚集在一起,绿色的树冠秀气婆娑,致密的新叶好像一面面嫩绿的镜子,阳光下,闪着点点亮光。鸟的叫声也越来越大,不时有连绵的长音,婉转悠扬,听着悦耳怡神。当地人称这种长音为“哨”,而称麻雀等短促的叫声为“叫”。
几人兴奋得加快了脚步。此前充斥心中既想遇见又怕碰上淹死鬼的心绪,顷刻间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沟边,只见沟底地形宽阔,足有四五十米宽,远处的沟面仍有小鸟蹦蹦跳跳在觅食,近处的鸟则都飞走了。
五人仔细勘察着下夹子的位置,沿途经过树下时,小鸟大都成群地惊飞了,落到了远处的树上,只有少量的鸟没动,有的仍在高枝上不时地鸣叫。
最后,他们选定在三棵靠近的树下下夹子。这三棵都是杨树,枝繁叶茂,便于小鸟隐藏,树下土质疏松,枯叶覆盖,辽阔偏僻,适于小鸟觅食。
五人各自选定了自己的夹位。
他们每人带了两盘夹子,没有带扣网的。大孩子才使用扣网,一般都是上了中学的孩子,他们才有养鸟的兴趣。而小学的孩子一般无心养鸟,只用夹子打鸟。夹子比扣网小很多,携带也便利。
五人很快就下好了夹子。夹子相距也较近。因为越靠近树下,鸟来的几率越大,因此夹子就集中在了树下的一片区域。
打候鸟比打麻雀容易。打麻雀需将整个夹子都埋入地下,地面也要精心处理,要与自然状态无别。打候鸟就容易多了,只需将底盘埋入土中,机关支起的部分不用掩埋,但鸟饵部分要处理好,只露出箭秆虫,好像它刚从地下爬出来似的。
埋好夹子后,五人远远地离开了那里,顺便将经过之处树上的鸟,赶向那三棵树。然后就站在远处,静静地观察那里的动静。
不一会儿,就见鸟儿不时地落在了那三棵树上,又过了一会儿,就有小鸟陆陆续续地落到地上觅食,渐渐地,地上的鸟儿越来越多。
五人屏住呼吸,紧盯着自己的夹位,鸟儿不去,心中着急;鸟儿去了,心更紧张地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过了多一会儿,突然,鸟群惊飞起来,并围着树下盘旋。
齐玉军经验丰富,大声说道:“打到鸟了。咱们快去看。”
大家闻言,便飞快跑向下夹子的地方。鸟群见人来了,鸣叫着向远处飞去。
近前一看,是杨立宁的夹子打中了一只羽毛绿色、腹毛微黄渐变的鸟,已经死去了,但身体还很柔软。
大家谁也叫不出小鸟的名字,看它尖细的嘴,知道是一种软食鸟,而不是像青头鬼、黃眉那样的硬食鸟。
杨立宁虽然没有碰上鹌鹑,却也是幸运的,打到了唯一的一只鸟。看来火柴确实带来了运气。
杨立宁将小鸟从夹子上取下,待大家羡慕好奇地看过后,就揣进了衣兜里。
打到的一只鸟,使大家更为兴奋,尤其是没打到鸟的,更期盼也打到一只。于是大家另辟战场,重新埋下了夹子。
也许运气是有数的,也许是惊飞的小鸟将危险警告散布了出去,这天上午,五人的夹子再未打到一只鸟。眼看临近中午,要回家吃饭了,大家才心有不甘地回家了。
路上,王姓同学向杨立宁要那只鸟,说是回去喂猫。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当时孩子们打到好鸟,都是回去烧吃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