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九零考古之手札 第二章 等!等!等!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离雨镇镇如其名,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常年的干旱导致这里风沙大,尘土多,就连道旁树的叶子上也是一层厚厚的黄土,阳光刺眼的时候空气里的灰尘像雪粒一样轻飘曼舞。
苏筱晚在镇上的公共浴池附近下了车,让司机回了村里,自己却并没有往浴池的方向走。
她眯着眼睛望了望四周,来到附近的一个极小的街心公园,找到一处有石头桌凳的地方坐了下来。
有几棵有点邋遢的矮树就在跟前几步的地方,树上偶有小鸟在其间啁啾,叫得清脆而欢快,不过这个时候合不上苏筱晚的心情,只让她感到心乱。
那只已经许久没有用过的手机就在她大衣的口袋里,她的手一直放在这只手机上,不肯拿出来,迟疑着,迟疑着……
可她终是没能熬得过时间,还是拿了出来,开机,翻电话簿,拨出电话。
这里信号还可以,屏幕上高低错落的信号格是满的。
电话里嘟嘟响了两声,苏筱晚立刻就挂断了。
这是事先约定好的,果然不过半分钟电话就打了过来。
“喂?”
是她同门的华裔师兄夏秋杨的声音。
“喂,steven,是我。”苏筱晚用英文说。
“你在哪里?”
“镇上,出来买点东西,一会儿回去。”
“这么急?”
“也不是,我等人。”
“哦,好的,就这样吧。”
突然的沉默并没有让他们彼此挂断了电话。
“那,没什么了?”她的手和脚好像冻僵了一样,心里没着没落的,一切都是未知。
“没什么了,你自己注意安全,别去人少的地方。”夏秋杨还是以叮嘱为主。
“嗯。”苏筱晚平静地答应着。
“好,有时间再联系吧,记得手机不要关。”夏秋杨声音低沉,不似他往日的风格,电话那头似乎还有吵闹声,可听不出是什么人在说话。
苏筱晚挂断了电话,怅然地看着不远处尘土飞扬的大路,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她想再拨电话过去,但想了想又算了,就重新把手机丢进了大衣口袋。
骑墙是最要不得的!
吴霜竹说得对:我们都过了干蠢事的年纪!
天色近晚,寒风骤起,苏筱晚冷得拉紧了大衣,把一排扣子直扣到脖子底下,她感到身子热得经不住风扑,双脚都在颤抖。
这时苏筱晚除了瑟瑟发抖满脑子都是队里的情况。
今天最后老吴会亲自清点一遍所有出土的文物,这个时候只要他在就没人能凑到跟前,连跟老吴沾亲带故的小雯也不行。
这老先生可以整宿不睡连夜干,基本没人能陪得起。
清点完毕,按理说应该是明天一早整装待发,老吴会亲自押车,带着一车宝贝马不停蹄往岁黄地区所在的文物局赶,随行还有一辆保障车,那是A市给拨的,安全系数高过普通的安保水平,不用问这特权准是沈魏风的手笔。
虽说市里和厅里都很重视这次文物的押运工作,可苏筱晚知道领队沈魏风还是最放心这一车的东西交给老吴去送。当然为了避嫌,他打最后清点开始便不会再碰其中任何一件箱笼,他的逻辑是:谁负责的就要负责到底。
这样的两个男人凑在一处,大概工作到几点就很难说了。
风刮得更紧了,鼻子尖和耳朵迫切需要东西护住,几百米外有一片不小的旧货交易市场,属于那种不太有人管的半自发性质,位置是好,就是有点散,摊子是里头外头都有。
市场附近有几家小吃店,专做这附近的吃喝生意。天色将晚,好多家都亮足了灯,而市场里的大小摊子都在收拾自家的货品,只剩几家还在等着最后的买主光顾,不急着收摊。
其中一家门脸不大的面馆率先打开了黄色的门牌灯,在十字路口的位置上显得分外抢眼,苏筱晚便顶着风向这家小店走去。
都这个点儿了还去吃东西的地方是不相宜的,约定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可是大西北深秋的寒冷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何况她还不知道要在户外吹多少凉风才能等到沈魏风。
这家面馆现在还是空荡荡的,后厨房里不时传来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有一种特殊的烟火气。寥寥的几张桌子破旧而油腻,房顶上悬着的是冷冷的白炽灯管,照得屋子里惨白一片。仅有的一小节柜台顶着墙放着,旁边留出一条甬道直通厨房,地面连水泥都没铺,黑黑的,粘粘的,微有起伏。
离晚饭时间还早,老板判定这时候不会有什么人,就自顾自地在厨房里忙活。
不过沈巍风说这家店在镇上有点名气,却不是因为面多好吃,而是这家老板和镇长有些渊源,所以庙小,烧香的多,赶上年节屋里也是高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