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迷魂录 第九章 饮骨鬼山案(上)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一屋子的人多少都有些奇形怪状的意思。
顾灵老神在在的喝着茶,翟厉厉一直站在角落里,我甚至看不见他的脸。
洪少德自从进了门,除了用目光确认我没有缺胳膊少腿以外,也一言不发地站在我旁边。这很不符合他平时的作风。
洪少德很优秀,这一点倒毋庸置疑,但也因为这份优秀而多了些骄傲。平日里哪怕是面对长辈,他也能显出不卑不亢来。可就他面对顾灵时的态度来说,不算尊敬,反而像是忌惮。
话说顾灵这个老不死的毛病也挺多,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就是认人,也就是认熟不认生。
在熟人面前他可以平常到会让你觉得他真的只是个和蔼的长辈,可在不熟的人面前,他的气场可以在瞬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面对洪少德的时候,他的表现也太过平淡了点。
这么看来,说不得他们之间还有什么说不得的关系,只是我还不清楚而已。
我在心里琢磨着小算盘,顾灵终于是放下了茶杯,说道:“其实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很多人都听说过,只不过知道的不完整而已。”他说着,目光投向了洪少德。
“故事的版本很多,我也只是从汇灵司的档案库里找到了最可信的那一种而已。”洪少德察觉到顾灵的目光,转过头来。他继续道,“那个把灵火三敲晕的人,叫杨保和。”
“杨老太爷?”这个名字立刻从洪少德的口中说了出来,他的表情显得惊讶。
我也差不多是那种瞬间瞪大了眼睛的反应,因为几乎和洪少德叫出“杨老太爷”这四个字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关于“杨保和”这个人信息。
南京杨家村在寻魂圈子里,其实一直是个小有名气的地方,原因就是这个杨老太爷。我也只是听说过他的事迹,他在上个世纪的南京一带是英雄式的人物,多次参与和组织当地人与政府联合剿匪,战果累累。
而“杨老太爷”的名号之所以在匪圈里变得闻风丧胆,是因为有传言说杨家村的杨老太爷能通鬼神,当初杨保和在杨家村的名荒山上与土匪缠斗时,曾经有人见过他召唤出了一个鬼将军,在夜林中能控制鬼火山风所向披靡。
而那一年名荒山上发生的事情因为太过诡异,后来被存入汇灵司档案库时直接被评为高危险级的朱斥档案,所以人们都称其为:饮骨鬼山案。
“原来那个传说是真的,”洪少德很快恢复了镇定,“对外界来说,饮骨鬼山案的细节一直很模糊,只知道那天的山里留下了寻魂者使用了轮回术的迹象。这么看来,有人能操风控火倒是不假,只是这个‘通鬼神’的人未必是杨老太爷,倒更可能是他身边的‘鬼将军’——灵火三。”
............
这个故事本来也没有确实流传下来的证据,洪少德之后所说的故事,也只是承接着顾灵的提示往下猜测而已。
这整段话里还惨杂了顾灵的补充说明,如果按照我当时了解这个故事的顺序一点点地复述,恐怕很难说清楚。为了更容易理清整件事的逻辑,在这里我就以我的思路,结合洪少德和顾灵的话,以及后来了解到的真相来叙述一遍吧。
............
杨保和生于1899年,他出生的那一日便睁着双明晃晃的大眼睛,不哭也不闹。因为自古就有妈祖生而不哭的传说,村里的老人看了这孩子,就说他日后一定是个明辨是非的好人。
但事实上,杨保和这一生都与是非没多大关系。因为后来,他成了个猎人。
他天生五感就远超常人的灵敏,看得远、听得明、闻得准......有这样的天赋,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做个猎手对不起这一身本领。
杨保和父母早亡,年纪轻轻就要独立生活。于是他在十三四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猎手。
在那个时期甚至更久远的年代里,山中村落或一些部落里都供奉有猎神。傈僳族中就有信仰“花兹玛”的传统,“花兹玛”意味“掌管狩猎的女神”。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民族信奉的猎神都是女性,就像“厘楚”和“梅山娘娘”其原身都是女性。
而杨保和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自从他独自开始狩猎,被他盯上的猎物就从未逃脱过。
慢慢地他的名声传开来,杨保和的名号有了些分量,这也让他在村落里有了不一般的地位。
1938年的一月,还是冬天,雪才刚消停下,杨保和提着弓箭和砍刀又一次进了杨家村后山的林子里。
入山打猎的人心中多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身上不多带粮食,分量大概够吃三天左右,三天后出山,若还想再深入就只能靠本事吃饭了,猎到什么吃什么,才能走得长远。
杨保和为了方便进林子,向村里申请了一块最外沿靠后山的地皮,盖了间房子。因为父母走得早,他也就无牵无挂。从来一天进山打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