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穿越小说 > 乾坤骨董集最新章节 > 第51章 神秘气息良渚玉器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乾坤骨董集 第51章 神秘气息良渚玉器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51章乾坤骨董集神秘气息良渚玉器

李舞雩最喜欢良渚玉器,在我国古代的玉器当中,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玉器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所以,及时了解相关的玉器特点也是很多收藏这些古玉器的朋友会考虑去做的一件事情,那么,良渚文化玉器特点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对它特点做了解,希望大家看完可以知道关于一些这种玉器的情况。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一般晶莹剔透,即使有少量瑕疵,也是“瑕不掩瑜”,其石料很稀有,因此也非常珍贵。玉石还不能为“玉”,要经过匠师的精心雕琢,成为具有各种内涵的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可以证实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把玉当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礼仪。贵族、士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

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是比附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

装饰生活、美化自己是人的天性,远在9000多年前,生产水平极端低下的山顶洞人,在闲时也不忘磨制骨器、石头制作项链等装饰品。7000年前鱼米之乡河姆渡的先民也是如此,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这就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

而最为著名的便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的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这些玉器都造型精致,刻有各式图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特别是成串的玉项饰。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出于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良渚玉器以体大著称,显得深沉严谨,不是很适合随身佩戴的装饰,是否用于装饰住所还没能考证,但在当时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这样的需求还是值得商榷。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如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是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璧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是用于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长江中下游一直就有神秘的巫术文化传统,楚国文化强烈的巫术气息,可能就是从此地久远的文明——良渚文化继承的。有人认为,良渚文化就是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的文化,据考证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有初步的政权,可以称为良渚古国。后被中原炎黄部落为首的青铜文化所打败,共同汇入中华文明之中。从历史上看,良渚文化时代的玉文化不仅没有随良渚文化的衰亡而消失,反而被后来的夏、商、周三代王朝全面继承下来,成为古代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内容。夏、商、周三代从良渚文化继承的玉文化,包括一些具体的礼器,如象征王权的军事统帅权的玉钺,祭祀天地的玉琮、玉璧、玉圭、玉璜等;甚至连玉琮上那个表征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系统的神人兽面纹,都被夏、商、周王朝全面继承下来,成为三代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其南端到钱塘江,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主要遗址有:浙江余杭良渚、瑶山祭坛遗址和反山墓地等;江苏吴县张陵山和草鞋山遗址、武进县寺墩遗址等;上海青浦福泉山墓地、马桥遗址等;安徽吴家埠遗址、阜宁遗址等。

玉器出土以瑶山、反山、寺墩和福泉山最具有代表性。

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

(一)玉器种类

良渚文化玉器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生产工具;有斧、铲、凿、杵、纺轮等。

第二类为装饰品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