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穿越小说 > 乾坤骨董集最新章节 > 第52章 简洁朴素之美 齐家文化玉器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乾坤骨董集 第52章 简洁朴素之美 齐家文化玉器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52章乾坤骨董集简洁朴素之美齐家文化玉器

李舞雩在西北甘肃呆了六七年,收藏不少齐家文化玉器,有三连玉壁玉琮锥形器,玉壁玉琮最多,齐家文化是新时期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一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中的玉器以其特有的浑雄拙朴、磅礴大气、多姿多彩,向人们传递着四千多年前史前人类的历史信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今天就李舞雩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齐家文化,以及齐家的精美玉器。

齐家文化是新时期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一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中的玉器以其特有的浑雄拙朴、磅礴大气、多姿多彩,向人们传递着四千多年前史前人类的历史信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一、齐家文化的由来

齐家文化是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的得名源于瑞典人安特生,安特生本是一名地质学家,应北洋政府邀请前来中国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但他却机缘巧合地脱离了地质行业并先后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仰韶文化。其文化特徵為:1、有相当部分顏色与器形独具特徵的陶器;2、冶铜业的迅猛发展,红铜器与青铜器的大量出现。

1924年,安特生在GS省宁定县齐家坪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不同于仰韶文化的文化遗存并将其命名为“齐家期”。他在自己的考古报告中写道:“绝无彩色陶器之迹,但美丽之单色压花陶器极为特别,齐家期似较仰韶者较早”。

安氏的观点即齐家文化的陶器表面无彩绘且纹饰不如仰韶文化陶器复杂,显然仰韶文化应晚于齐家,但显然安特生忽视了事物发展有衰落这一阶段,并不是复杂的事物的出现一定晚于相对简单的事物。

到1945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仰韶文化陶片,根据这一地层学证据(可简单理解为在早期的遗迹中不会出现比之更晚的遗物)改订了安特生的结论,提出了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文化这一论断,这一论断也被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如今根据碳十四数据,齐家文化其绝对年代为距今4100-3600年,大约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中提到的夏代纪年重合。

二、齐家文化玉器的发现

安特生在发现齐家文化的同时也曾收集到一些齐家文化玉器,但由于当时他对齐家文化年代错误的判断及对玉器文化性质的忽视使其并未对这些玉器进行研究。其实早在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之前,齐家文化玉器就已经流传于世,在清宫旧藏就有齐家文化的玉器,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也曾著录一批齐家玉器(现部分收录于SH市博物馆),但书中对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玉器考释不多,且通过文献记载认为玉琮可能为商周时期的礼器。同时在20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收藏中国古玉的热潮,大量古玉流失海外,由于收藏家在意的是玉器本身,导致流失海外的中国古玉大多没有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况记录,因此收录在海外的齐家文化玉器具体来源大多无法知晓。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出土的齐家玉器资料较少,导致人们对齐家玉器少有关注。直到1975年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的第四次发掘发现了300多件齐家文化玉石器,人们才重新意识到对齐家文化中玉器的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一些商人和收藏家也纷纷涌入甘肃收购齐家古玉,引发农民大规模挖掘,对齐家古玉的研究造成了破坏,但这种收藏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齐家文化的知名度。

除皇娘娘台遗址外,甘肃武威海藏公园遗址、永靖秦魏家遗址、青海柳湾遗址以及有“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等都出土不少齐家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也也成为古玉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杨伯达先生也将齐家文化玉器列为中国史前五个玉文化亚板块之一。

齐家文化遗址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临夏地区。它同众多古代文化遗址一起,共同孕育了辉煌的黄河文明。齐家文化中的玉器,以其特有的浑雄拙朴、磅礴大气、多姿多彩,向人们传递着四千多年前史前人类的历史信息。鉴赏、解读其历史的内涵、艺术品位的表现,令人激动不已,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黄河上游重要的文化遗存,因最早发现于GS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及内蒙古西南部地区。玉文化是齐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受其他史前发达玉文化的交汇影响,又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与地域环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史前玉文化。

齐家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多不做纹饰雕刻,古朴素雅。玉器造型以璧、环、多璜联璧、琮、刀、铲形器、管、珠为主。玉料材质多种多样,主要有透闪石、蛇纹石、大理石等各种材质。与其他史前玉文化相比较,齐家文化出现了大量松石装饰品,其中青海几处遗址发现数量最大,有240余件之多。<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