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三国:我屡献毒计,丞相劝我冷静 第31章 三分谋士七分主公!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许劭忽然站了起来,走到荀彧的面前,恭敬的施礼说道:“若我将荀令君排在三十年来军师之首位,不知是否显得唐突?还望荀令君莫要嫌弃见怪才是!”
许劭将荀彧列在榜首,三十年来天下第一谋臣,还要请求对方不要嫌弃?
这是做作?还是夸张?
但台上台下,所有众人,却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发出轻佻的议论!
只因天下谋士,只有两个!
一个是荀彧,一个是其他谋士!
荀彧之能,天下无双,他归于曹操之际,曹操实力并不强悍,若无荀彧,曹操无有今天。
甚至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不少都是出自荀彧的推荐和提拔。甚至就连名动天下的郭嘉郭奉孝,也是荀彧推给曹老板的,郭嘉才气纵横,目中无人,但唯独对荀彧毕恭毕敬,以师礼待之!
甚至郭嘉最出名的“十胜十败论”,也跟荀彧写给曹老板的信大同小异,如出一辙!但郭嘉是根据时局判断,而荀彧远在许都,不在战场!
这说明荀彧的见解,犹在郭嘉之上。
而且荀彧军略如此,从政更是无能出其右者,自曹老板将汉帝接到许昌之后,便留下荀彧掌管京师,如今十多年来,从无差错,曹老板安心在外征战,皆因荀彧接下了除战争之外所有的工作!
许劭的意思,乔国老和司马徽都明白:之所以把荀彧排在三十年军师风云榜第一位尚显唐突,是因为许劭只能排最近三十年,他真正生活存在的三十年,他有话语权见证权的三十年!
若妄言四百年,他甚至觉得荀彧足可与兴汉功臣张子房相提并论!
荀彧沉寂了片刻,缓缓起身,低头叹息,轻声说道:“许子将如此评我,我心中有愧啊!大汉在我的手里,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外患难平四海,内忧难扶君位……”
他一心想着匡扶汉室,振兴汉祚。眼看垂垂老矣,似乎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令他心中越来越惶恐。
“许公,如今天下七大军师,已出其六,这第三名军师,该当是谁啊?”
底下人群之中,有人终于忍耐不住,高声呼喊着问道。
“就是!”
“难道这第三名军师,比之荀令君还有高绝,尚需许公单独为他做‘纪’不成?”
史记之中,帝王称之为纪,如高祖本纪,文帝本纪、孝景本纪,谋臣之中,多是世家,如萧何世家,留后世家(张良),再次一点的就是列传,如韩信就是淮阴侯列传。
但不是皇帝的,也有“纪”,如楚霸王项羽,便有项羽本纪!
难道这排名第三的谋士军师,乃是军师中的霸王,还能凌驾于众多谋士之上不成?
一提到此,众人的呼声更高,急于知道这月旦榜的第三名,到底是何方神圣!
就连荀彧和水镜先生、乔国老,也心中一片迷茫!
身份地位,能力水平在周瑜之上,次于郭嘉荀彧的,并不多!
何况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两个练武的,一个能把另一个干趴下,夺得天下第一人尽敬服一目了然。
可是做文章出谋略的,犹如厨师做菜,不同人品有不同的味道,难说谁的最好,也就难定谁是天下第一。
自荀彧以下,这原本便无绝对的顺序。
荀攸?
程昱?
都有理由,但又都有所牵强。
若他们能名列第三,则贾诩的排名便过低了!
且不论荀攸还是程昱,岂能配得上许劭公布完其他六名军师之后,单独评论解说?
所有人的目光,皆凝聚在许劭的身上!
许劭缓缓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桌上拿起纸笺,细细的看着,不久有将纸笺放下,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几口,这才端正了身子,抬头看着众人。
“老朽之所以将此人排在第三位,倒未必是因为此人的才智谋略只在第三。而是因为此人称之为谋士,略有不妥,此人三分像谋士,七分像主公。”
“若以其才华的三成论之,可位列月旦评第三位。若以其十成的才华论之,则又未免对其他人不公……”
许劭话音未落,已是四方震惊!
就连水镜先生司马徽,荀令君荀彧,也震撼不已!
“以其三成功力,便能霸榜第三,雄居贾诩周瑜之上?”
“听许劭之意,似乎此人的才华,远在众人之上,包括荀令君在内!!”
“又何来三分为谋士,七分似主公?”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难道天地之间,还有不为人知的异世大才不成?
所有人的内心皆被许劭的短短几句话震慑,虽然心中无数疑团,却又个个沉默,忘记了讨论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