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山居小记 老屋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老屋的门槛上有一道深深的凹痕,那是岁月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磨出的印记。我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那道痕迹,仿佛能触碰到时光的温度。门槛的木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灰褐色,像是被岁月浸泡过的老茶,沉淀着经年的故事。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这味道并不难闻,反而带着某种亲切的熟悉感。阳光从门缝里斜斜地照进来,在布满灰尘的地板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光带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像是时光的碎屑在空气中缓缓起舞。
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桌面的漆色早已斑驳,露出底下粗糙的木纹。记得小时候,每到吃饭时间,祖母总会用一块湿抹布仔细擦拭桌面,然后摆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桌边的长条凳上,还留着我们兄妹几个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那些稚嫩的笔画如今已经模糊,却依然能辨认出当年的顽皮。
墙上挂着一面老式挂钟,钟摆早已停止了摆动,时针永远停在了某个不知名的时刻。记得那钟声曾经是家里最准时的报时器,每到整点就会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在寂静的午后格外清晰。祖母总说,这钟声就像家里的守护神,日日夜夜守护着这个家。
厨房的灶台还在,只是已经很久没有升起过炊烟了。砖砌的灶身上还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灶膛里积满了灰尘和蛛网。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我们最喜欢围在灶台边取暖。祖母会往灶膛里添些柴火,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也温暖了整个厨房。灶台上方的横梁上,还挂着几串干辣椒,虽然早已褪去了鲜红的色泽,却依然倔强地保持着原来的形状。
天井里的青石板缝隙中长出了几株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们总喜欢光着脚丫在天井里跑来跑去,青石板的凉意从脚底一直传到心里。下雨天,雨水顺着屋檐的瓦当滴落下来,在天井里汇成一条条小溪,我们就会折几只纸船,看着它们在雨水中漂来漂去。
阁楼的木梯依然陡峭,踩上去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阁楼里堆满了旧物,有祖父用过的农具,有父亲年轻时的课本,还有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只铁皮饼干盒,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还装着几颗玻璃弹珠,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弱的光芒。
老屋的每一处角落都藏着回忆,每一件旧物都承载着故事。墙上的裂缝里,似乎还回荡着往日的欢声笑语;窗棂的雕花中,仿佛还留存着经年的悲欢离合。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了,又仿佛在无声地流淌。
站在老屋中央,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乡愁。乡愁不是对某个具体地方的思念,而是对一段逝去时光的怀念。老屋就像一本厚重的相册,记录着我们家族的点点滴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历史的缩影。
夕阳西下,老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轻轻关上那扇斑驳的木门,仿佛关上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但我知道,老屋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会一直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等待着下一个讲述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