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长安失陷,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
【一个月后,与李隆基在马嵬驿分道扬镳,号称要前往西北集结军队的委屈太子李亨在灵武为朔方诸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李隆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瞬间升级,成了太上皇。】
【尔后,便是长达8年的平叛战争,八年之后,这场史无前例的叛乱,最终才被平定,落下了帷幕。。。】
【这场长时间的全国性叛乱,不但彻底摧毁了大唐的财政经济,还造成让人恐怖的百姓人口损失,接近三分之二的唐人在这场内战中死去,故而安史之乱也被认为华夏史上最血腥的叛乱。】
【这场叛乱后,大唐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财政经济体系彻底崩溃,不仅如此,安史之乱埋下的祸根,还将在大唐灭亡很久以后,依旧荼毒着华夏大地。】
【晚年李隆基忧郁寡欢,最终在762年驾崩,享年78岁。】
弹幕飞出。
“唉,半生明君,半生昏君,李隆基要是早点死就好了。”
“是啊,但凡李隆基干点人事,华夏之后也不至于乱成那样。”
“前期太厉害,后期直接躺平了。”
“……”
大秦位面。
咸阳宫,烛火摇曳,祖龙嬴政负手立于高台之上,俯瞰着这座承载着他无上霸业的都城。
“一个强盛无比的王朝,竟因帝王的昏庸无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国不将国!”
嬴政神色凝重,轻轻叹了口气,唏嘘之情溢于言表。
帝王作为一国之君,身负天下苍生的命运,其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他微微握紧拳头,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权力与欲望蒙蔽双眼。
“盛世和乱世的距离,或许没有朕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嬴政低声呢喃,目光望向远方。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眼直勾勾地凝视着虚空之中浮现的后世影像。
那画面里,曾经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如旭日东升般辉煌灿烂的大唐,正一步步坠入衰败的深渊。
他的脸庞逐渐涨红,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滔天怒火。
“混账东西!”李世民猛地站起身,双手重重地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你就是大唐的千古罪人!”
“大唐猛将如云,贤才辈出,”李世民一边来回急促地踱步,一边咬牙切齿地说道,袍角随着他的动作肆意飞舞,“可竟让一个胡人安禄山长驱直入,攻破长安,这简直荒谬绝伦,滑天下之大稽!”
他的眼中布满血丝,额头上青筋暴起,“但凡你有一星半点的治国之能,懂得任用贤良,坚守正道,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李世民越说越激动,情绪彻底失控,他猛地一脚踢翻了身旁的桌案,桌上的文房四宝散落一地。
“气死朕了,气死朕了!”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自己耗费无数心血缔造的贞观盛世,就这样被后世子孙挥霍殆尽,实在令他难以咽下这口气。
一旁的李治,同样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早点死算了,还活到78岁?”李治冷冷地开口,声音中满是不屑与愤怒,“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如此昏庸无能,空活于世,不过是大唐的累赘!”
他微微摇头,脸上的失望与无奈愈发浓重,根本无法理解,后世子孙为何会将大唐的锦绣江山糟蹋成这般模样。
……
大唐位面,开元年间。
李隆基端坐在宫殿之中,目不转睛地看着天幕中缓缓浮现的安史之乱后大唐的惨状:昔日繁华的长安街头,断壁残垣,百姓流离失所,战火的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
他的脸色愈发凝重,随着画面的推进,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之前那股子意气风发、得意忘形的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
“朕怎么会变得如此昏庸?这还是朕一心守护的大唐吗?”李隆基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不可置信与痛苦。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此刻,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天幕中那些令人心碎的画面,心中的懊恼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
此时的李隆基,正处在开元初年,还未被权力与欲望彻底蒙蔽双眼,尚存一丝清明,懂得反思自己的过错。
他微微仰头,望向天际,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这一切皆是朕的过错!幸好,幸好苍天有眼,让朕提前知晓了大唐那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