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命人 0081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又数年,国家太平无事。天命人于宫中静思,往昔创业之艰,如潮涌心头,感慨万千,不能自已。
自起义之初,风雨如晦,险阻重重。忆昔年,紫气东来,瑞光满室之异象,众人皆曰此子非凡,必有大任。彼时年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才思敏捷,邻里赞为神童,父母悉心教导,方奠今日之根基。其学日益进,及长,博学多闻,通经史子集,善琴棋书画,四方之士闻其名而往谒。待宾客有礼,言论高妙,声名远扬,名动四方。
然天下将乱,生灵涂炭,异人来访,谓其乃天命所归之人,当有济世之才,当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天命人沉思良久,遂许之,自此踏上寻求济世之法的漫漫长路。其心忧天下,志存高远,不顾路途艰险,遍访名山大川。途中结识诸多豪杰之士,相与论道,切磋琢磨,受益匪浅。历经数载,学有所成,归故里时,众人相迎,皆以厚望寄之。
见百姓困苦,心中不忍,上书官府陈说利弊,恳请施仁政,以安百姓。奈何时局混乱,官府腐败,不从其言,唯有叹息而去。知官府不可为,遂聚众起义,以图推翻暴政。四方豪杰,感其正义,纷纷响应,起义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然官府震恐,遣大军围剿。虽众寡悬殊,然起义军士气高昂,毫不畏惧,皆怀必死之心,与官军激战数场。天命人指挥若定,将士用命,渐占上风。官军溃败,望风而逃,起义军乘胜追击,攻城略地,势力日益壮大。
然天命人深知,起义之路,任重道远,不可有丝毫懈怠。整军经武,严明军纪,令行禁止,使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百姓皆拥护之。又广纳贤才,礼贤下士,四方之士,争相归附。得谋士献奇策,依计而行,果获大胜,声威大振。
捷报频传,士气更盛,聚众商议战略,决计稳步推进。进逼重镇,官军死守,僵持不下,战况胶着。天命人亲往视察,察地形、观敌势,寻破敌之策。忽闻官军内部生隙,以为机不可失,定计奇袭。果如所料,官军大乱,攻克重镇。此役之后,声威更壮,百姓纷纷来投,安抚百姓,分田分地,民心大悦。
然官军不甘失败,集重兵来犯,严阵以待。双方于旷野对峙,剑拔弩张。遣使者说降,虽部分将领心动,然主将不从。战端再起,厮杀惨烈,天命人亲率精锐,冲锋在前,将士奋勇,官军渐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此时天下震动,各方势力瞩目。谋士劝早定名号,以正视听,从之,立国号,建制度,四方响应,归附者众。
官军屡败,朝廷震恐,下诏求贤,奸臣进谗言,欲用离间计,天命人识破,反以其道还治其身。朝廷内部纷争不断,无暇顾及,起义军趁机发展,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又得良将,如虎添翼。良将屡立战功,嘉之,赏罚分明,全军敬服。军纪更严,战斗力更强。官军再集大军,欲决一死战,天命人从容应对,调兵遣将。大战前夕,鼓舞士气,众将士斗志昂扬,双方摆开阵势,一触即发。战鼓擂响,杀声震天,激战惨烈,天命人指挥若定,官军败退,乘胜追击,此役官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起义军声威大振,各地响应,势力范围扩大。天命人深知不可骄傲,又有贤才来投,委以重任,共图大业。上下一心,为天下太平努力。朝廷求和,拒之,曰不除暴政,誓不罢休。继续进军,直指京城,朝廷惊恐,皇帝急召群臣商议,束手无策。兵临城下,百姓夹道欢迎,官军士气低落,无心抵抗。皇帝欲逃,被截获。入城,百姓欢呼雀跃,占领京城,宣告暴政终结。
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大赦天下,废除苛政,百姓感恩戴德。选贤任能,治理国家,国家渐趋稳定,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四方蛮夷,闻中原已定,皆来朝贺,以礼相待,彰显大国风范。国内文化繁荣,学术昌盛,人才辈出,鼓励学术,兴办教育。国家日益强盛,百姓富足,然天命人不敢懈怠,时刻警惕。今太平数年,回首往昔,创业之艰,历历在目,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起义之初,天命人虽心怀壮志,然亦深知前路漫漫,困难重重。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惨状令人痛心。天命人每见此景,心中悲愤难平,拯救苍生之念愈发坚定。然起义之事,非同小可,不仅需有勇有谋,更需承担巨大风险。其家人亦为此担忧,父母虽知其子志向远大,却也恐其遭遇不测。
一日,天命人与父母商议起义之事。父母忧心忡忡地说:“儿啊,如今世道艰难,你欲起义,为百姓谋福祉,我们深知你心怀大义。但此路艰险,生死未卜,你可要三思啊。”天命人跪地,恭敬地对父母说:“父母大人,孩儿深知此路艰难,但眼见百姓受苦,国家动荡,孩儿怎能坐视不管?孩儿愿以一己之力,尝试拯救天下,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望父母大人理解孩儿的苦心。”父母见其决心已定,虽心中担忧,却也只能默默支持。
在筹备起义的过程中,物资匮乏成为一大难题。兵器不足,粮草短缺,招募士兵亦非易事。天命人四处奔走,联络志同道合之士,筹集资金购买兵器。一些富户有感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