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我,万界帝师,门下首徒李世民 第37章 崇祯的问题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朱由检作为一个皇帝,无疑是不太合格的。
但他在补习班的学习态度却是非常认真的,这点和他当皇帝的时倒是一脉相承。
虽然朱由检昏招不断,没有做成一点事情来挽救大明,但他的确能称得上一句勤政。
他在位的17年里,可谓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从无宴乐事。
苏正把他拉入补习班的时间点是崇祯三年,此刻的崇祯皇帝不过才刚刚20岁,是补习班里最年轻的皇帝。
但苏正却能明显看出,最年轻的朱由检却是在场皇帝中最憔悴的那个。
此刻面容憔悴的朱由检开口问道:“苏老师,我不太明白,如果说金银铜是因为它们的稀有和宝贵,那我大明的宝钞又怎么说?”
“这个问题很好!”
苏正欣慰的点点头,朱由检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讲,只要他能保持谦卑的心态用心学习,苏正就一定能把他教导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朱由检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你们有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那么我就简单的说明一下。”
“大约从南宋末年,在华夏大地的南方某些省份,开始出现了一种名叫交子的纸质货币,这些货币最开始是由一些商家印发的,等到了后来,很多朝廷也开始承认这种纸质货币的价值,把它们等同于金属货币。”
“这些纸质货币自从南宋末年一直延续到元朝,直到明朝,也就是朱元璋同学建立的朝代,朝廷官方甚至会专门的印发相应的纸质货币,被称作大明宝钞。”
“那么请在座的各位同学想一想,为什么纸张这种明显并不具备珍惜属性的东西,会被当做和金银有同样价值的货币?”
即便是身处造纸术还没真正发展的东汉之前的几个皇帝,现在也知道纸张是什么东西。
所以苏正这一问,皇帝学员们也都陷入了思考。
而苏正也没有指望这些封建帝王能自己悟透里面的玄机。
“同学们,作为经济学的第一课,我们就首先要确认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钱?以及钱财或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钱,或者说货币,其实是一种一般等价物。”
有皇帝学员举手提问。
“那老师,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用书面语言来讲,一般等价物是用于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数量种类不断增多的时候,物物交换就无法适应交换的需要,这时候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
“同学们都知道,华夏大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粮食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无论是你想要铁具、食盐、牲畜、布匹,如果你没钱,都可以用粮食来换。”
“因为无论这个出售物品的人自己缺不缺粮,总有别人会缺粮,所以他们愿意接受自己的东西换成粮食,这里粮食就可以被称作一般等价物。”
“而历朝历代,这种一般等价物都有所变化,嬴政同学他们几个所在的秦汉时期,铜矿是最为易得同时也最容易加工的矿产资源,所以铜钱是最为常见的一般等价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等贵金属的矿产开发冶炼技术渐渐成熟,黄金尤其白银也慢慢成为另一种一般等价物。”
“与此同时,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比如丝绸,也因为其珍贵属性也有了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比如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蜀锦也一度成为蜀汉国最为硬挺的货币。”
……
在所有学员的认真听讲中,苏正开始向他们传授更为具体的经济学知识。
苏正所讲授的经济学知识,并不是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非常贴合华夏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改良版本。
再加上苏正早年间那段成功的家教经历,他的教课过程可谓深入浅出,教学效果极好。
而底下的那些皇帝学员们也听的是茅塞顿开,如痴如醉。
他们终于知道,想要让自己的国家财赋不断,仓廪充足,并不一定需要对自己的百姓百般压榨,从而逼得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揭竿而起。
同时他们也明白,原来想要让自己的百姓丰衣足食,也并不一定只有轻徭薄赋,减少朝廷收入这一条路可以走。
而且他们也明白一点,其实大多数时候,朝廷缺钱并不是真的缺钱,而是缺的是集中物资的手段。
PS:求鲜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