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镇长王冕,大专毕业后,分配到洛北县城的电子管厂当技术员。那时他不叫王冕,他叫王德茂。有一次,厂长派王德茂给县委副书记张又全家修电脑,当时也不叫电脑,叫微机,就是长城286。当时洛北县有微机的家庭极少,是张书记专门为宝贝闺女张小菲协调来的。
张书记为他这位宝贝闺女操碎了心。学习不行,读完初中就进了县技校,毕业后安排到县财局上班。工作也不努力,无论是在班上,还是在家里,就是一件事儿——玩游戏。
对于这些,张书记都能勉强接受。班上吧,他早就给财政局长打了招呼,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家里呢,电脑、游戏机都置办全了,可劲玩就是。令张又全书记唯一接受不了的就是女儿与小混混韩兵的交往。
别说韩兵这个小混混,就是他爹,那个卖牛羊肉的老回回,张又全也认得。说这话也有小二十年了,张又全还在城关公社当片长,韩兵这个小混混的亲爹老韩,蹬着辆破三轮,就在两站街上卖牛羊肉,张又全也买过多次。说真的,别看老韩养的这个儿子不像个样,他煮的牛羊肉那真叫个好,那味道是汉族师傅煮不出来的。后来听说干大了,成立了公司,全国多地设有连锁店。
也不能怪张又全书记讨厌韩兵,这伙计长得确实够着急的。小小的个头,一张黑挖苦脸上满是疙瘩;本就细短的两根小腿,还喜欢穿紧身的男裤,遮羞的部位鼓起一个大大的苞。看他的上面,就像一个满是疙瘩的冻梨;再往下瞅,活像种猪杜勒克。
英文名字杜勒克的韩兵,与张书记的宝贝女儿张小菲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毕业的同班同学。王德茂、韩兵和张小菲三人,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
王德茂去张又全家修电脑的时候,父女俩都在家。
“这么多年没见你,你死到哪里去了?”张小菲见了老同学兴奋地说。
“我,我毕业后分配到电子管厂。”在县委副书记的家里,王德茂显得有点紧张,放不开。上学时,王德茂倒是知道张小菲的爸爸是个官儿,但不知道是个多大的官。当然,那时的张又全还不是县委副书记,还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
“你们认识?”张又全问女儿。
“何止认识,我们是同班同学,他学习老好了!我是学渣,呵呵......”张小菲说。
这时的张又全正在专注地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后生。王德茂中等身材,穿一身天蓝色的工服,肩上斜挎着绿色的帆布工具包,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皮肤白皙。张又全情不自禁地微微点了一下头,点头的幅度很小很小,不去认真观察是看不出来的。
日子不长,新郎王冕、新娘张小菲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证婚人是电子管厂的厂长。“王冕”这个名字是老丈人张又全给女婿改的。张书记认为,原来的名字有点俗,“得帽”也好,“冠冕”也罢,实质上都是帽子嘛!这老领导,音译加意译,真是与时俱进呀!
王冕婚后不久就调离了电子管厂,先去了宣传部,后又调到组织部,再后来就到了巫镇。王德茂,由一个穿着工服、背着工包的小工人,凤凰涅槃,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位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夹着公文包的大镇长。
这就是命运!有人说,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有道理。但已是老黄历了,男人如果能够娶到一位有背景的老婆,也会受益终生的!
好老婆的标准不尽相同,张小菲这位好老婆却让王冕的心里隐隐作痛,那是一块不能揭开的伤疤。他有时也想,不当这烦心的破官,就当个平平常常的小工人,娶个贤惠的老婆,生个听话的孩子,那才是天堂般的生活。电子管厂倒闭后,看到工友们窘迫的生活,他的思想彻底改变了。
电子管厂的旁边是城关镇的一家养鸡场,鸡饲料被盗事件频频发生,于是场长就报了警。办案民警经过十多天的蹲守,终于抓住了偷饲料的盗贼,是电子管厂的一对夫妻。去他家搜取证据的时候发现,他家的锅里煮的是鸡饲料,碗里盛的是鸡饲料,也就是说,一家人就吃这个度日。
两位民警泪奔了!
偷东西的夫妻是电子管厂多年前招过来的两名外地学生,他们在洛北电子管厂相遇、相识、相爱,然后结婚生子。厂子倒闭前,已经半年发不出工资来了。当地的工人,就去父母兄弟家蹭饭借钱,勉强度日。他们都是外地的,在洛北县没有一家亲戚。老家的父母都是农民,供他们上学很不容易,现在都老了,生活需要他们的接济。况且,远方的父母都认为,生活在洛北县的子女混得不错,是他们的光荣!
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不错。不能亏着孩子,要穿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的衣裳,要吃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的食物。那么,他们两口子呢?就只能去吃和鸡一样的食物——鸡饲料了,因为它是免费的,不用花钱。
他们夫妻,宁可去吃鸡饲料,也要保住孩子、保住老人,还要保住他们那微不足道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