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乡村纪实 第二十五章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二十八节
宋大学来到王扈屯管区的时候,尾欠已经基本收完了,剩下的那些也就是死账了。精神病的、脑淤血的、鳏寡孤独的,都是特殊情况的极贫户。如果逼得狠了,说不准就出人命,给镇上惹下。
也不全是这样,还有一户,妇女外号叫大白鹅的,不算极贫户,但是村干部都不敢去收。大白鹅年龄不到三十,一个儿子在王扈屯中心小学读书,男人在外地打工不少挣钱。按说属于中高收入的农户,可是不交任务,干部也拿她没办法。
宋大学问刘庄的村委会主任老刘:“这户什么个情况?”
“什么情况也没有,就是村干部不敢去,怕赖上。”老刘回答。
宋大学以为是个赖皮,就生气地说:“前怕狼后怕虎,工作咱就别干了!走,给我领门儿。”
刘庄村委会老刘主任和小张文书领着宋大学去找大白鹅收尾欠去了。不远,一支烟的功夫就到了。院门虚掩着,小张文书轻轻地推开了门,右手示意让宋大学先进。宋大学也不客气,大踏步迈开了他的小短腿,走进了院子,喊:“家里有人吗?我是镇上来收尾欠的。”
没人回应。
宋大学又提高了嗓门重复了一遍,还是没人回应。
这时,宋大学听到西首跨屋里传出哗哗的水声。“肯定是藏在跨屋里,装聋作哑,装疯卖傻,这种人我见多了!哼!”宋大学心想。
宋大学径直向跨屋走了过去,大声说:“你出来一下,把你的尾欠交上。”
就看见西跨屋的门缓缓打开,大白鹅梳着她那湿漉漉的长发,朝宋大学走来。
“唉!你你你你穿上衣服!”宋大学被这个一丝不挂的女人下的有点儿懵。
大白鹅似乎没有听见大学的话,依旧朝大学的方向走着,越走越近,越走越近。鲜红的乳头几乎要触到大学手里的笔记本了,这时的宋大学才想起自己还有两条腿。
他转身撒丫子就跑,和门楼里看傻了的小张文书撞了个满怀,惊醒了的小张文书也跟着宋大学跑了出来。
老刘主任躲在远远的地方,抽着纸烟,等着大学。等大学他两个气喘嘘嘘地跑过来,老刘主任说:“么法儿哩?一管她要任务,她就给你扒光腚。”
“反啦!反啦!叫派出所,叫派出所!”宋大学大声叫嚷着。
宋大学把这事儿上报给黄培虎,黄培虎说:“算啦,就这一户了,也没多少钱。”
“今天黄屯集,去王扈屯老吕哪里吃肉饼去,也当是给你接风。”
费二愣骑着黄培虎的本田90两人先走了,宋大学和范通一人一辆自行车在后头磨叽。等宋大学他两到了的时候,酒菜都已备齐。
吕四辈媳妇炖了个笨鸡,切了个驴拼盘,炸了个蝉蛹,炒了个辣子肉,调了个银耳,拍了个黄瓜,切了个松花蛋,开了个鱼罐头。
酒是洛北大曲,吕四辈打开了两瓶蹲在盆子里,然后倒上热水。费二愣说:“大爷,天这么热不用烫了。”
“你们年轻的不懂,喝凉酒最伤人啦!”吕四辈边说着,边让大家都坐了下来。
黄培虎说:“等等大勇。”
“不等他了,他收摊儿回来就不早了,我们喝着。来,范通,倒酒,先给黄书记整满了。”
“四辈叔,我不喝酒,你是知道的。”黄培虎推让着。
“在自己家怕么?再说,人家小宋刚入伙儿,这是接风酒,你管区书记不喝得劲吗?这次得喝,下不为例。”吕四辈边劝,便要过范通手里的酒瓶子,给黄培虎倒满。
五个人正喝的带劲的时候,吕大勇提着一方便袋肉饼进了屋。他把饼递给了母亲,自己洗了把脸,就挨着宋大学坐了下来。
这时,范通已经给他斟满了酒。费二愣说:“大勇,我们都喝了一杯半了你才来,你得口大一点儿赶上,我们喝完这杯,你也得干了!”
吕四辈就对着里屋的媳妇吆喝:“弄个盘子,把肉饼盛上来吧!趁着热乎好吃。”
肉饼是小黄屯大集一家擀油饼的小摊做的,外酥内嫩,口感好,在当地很有名。
其实这家并不卖肉饼,只卖油饼。要想吃到这家的肉饼,必须是熟人。自己去卖猪肉的摊子上割块五花肉,让屠户把肉绞成馅,拎到油饼摊子上,叫声:“大爷,整二斤,放这里啦,麻烦你老了!”在人家不忙的时候给你加工出来,再要点加工费。人家忙的时候,就是天皇老子,也是不行的。
肉饼的做法并不复杂,但是会做的只有擀饼的老师傅,他媳妇不行,他儿媳妇更不行。工艺流程是这样:把肉馅放在面盆里,撒上点盐,撒上点花椒面,撒上点葱末姜末,然后调匀。称出与肉等斤称的面粉和匀,基本不用水。然后就放在面板上用面杖擀,把面擀进肉里,把肉擀进面里,把肉和面擀成一体,在鏊子上烙熟。
一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