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幻侠小说 > 橡皮里的钟声最新章节 > 第四卷 龙国之灭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橡皮里的钟声 第四卷 龙国之灭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龙国的伐南之战正式启动。伏敌王发兵八十七万进攻淮水全线。其中步军六十万,骑军二十七万,山河万里,舟马联动,共趋南土。

 但由于兵力太过庞大,进行速度远不能满足伏敌王疾风扫秋叶的心态,因此,伏敌王便亲率骑兵,先行击破了华服国淮水以北防线。继而陈兵淮水上游的淝河,与防守在此的华服南国主力军队隔河对峙。

 此时,破楼子将军的西廊兵刚过十二连城关,太子宏的大荒军才进东海,襄龙将军由所据芙蓉原沿江水东下,正进入云梦野,凤凰将军则率领三万精锐铁骑作为机动,在淮水一线游弋以为补充。

 淝河对岸,与伏敌王对阵的,为华服国八万士兵的统帅:二玄将军。

  二玄将军先夸赞了一番伏敌王天命宏发一扫北国,继而宣说道:“华服国虽移江左,不复前盛,但稳操天命,不惧兵燹。伏敌王深晓释门经法,当知八部之中,龙位在天之下,为何违逆天命,以身犯天?”

 伏敌王答道:“若论八部,皆为尘土,哪有高低之分。龙德至广,当腾于南方水国,此方为天命。”

 二玄叹道:“如此,若必然一战,请将大军稍移一箭之地,以便南军过河快意一搏,如何?”

 伏敌王眼观阵前南军将士战意寡淡,自恃禹王槊与二十万先锋大军之兵力,即便后退百里再战,取二玄也是探囊取物,何况一箭之地。同时也暗思或可待南军半渡时击之,于是欣然同意,下令前军转后军后军转前军,向后小却。

 岂料,大军如山,移山之为在稳不在急,更非稍顷可止。龙国大军阵脚刚刚松动、阵列未全转完,二玄将军便令军士举起伪作龙国专司退军之旗帜,齐声嘶喊:“敌败速追!”

  龙国军士突闻雷鸣海啸速追声,不明所以,阵脚颇显乱象。远阵军兵遥遥望见退军旗帜竖起,误以为一线接阵确实有败,慌乱之心更增。

 此时此刻,正应了扪狮侯生前所担心的状况:龙国各酋草聚,众军人心不齐,一旦有异,各思自保,阵脚万万无法再行压住。

 二玄将军挥旗发兵。华服国藏于阵腹,由浮浪人组成的八千核心铁骑,疾风暴雨般渡河扑到对岸,奔驰冲突,大肆砍杀。龙国后退军阵更加失去秩序,盲人骑瞎马一般往后方逃窜。远阵二线军为退兵之潮踩踏驱赶,也加入溃退大军,奔逃愈多,恨不能全都肋生双翅逃离修罗场。于是伏敌王阵中人堆如丘,马踏似舂,大势如山崩颓。

 伏敌王万料不到情势突然如此发展,慌慌忙中想要祭出禹王槊,正在此时,华服国阵中传来厉啸贯空之音,几条丈余长的影子,以霹雳之速从淝河对岸飞出,在人堆中轰然爆裂。龙国溃退士兵被炸了个血肉横飞。

  伏敌王大惊失色,恍惚望去,只见南国阵中,竖起多面绣有“王舆”字样的幡旗,幡下各有一床巨大兵车,形如斜月,正中有长轨,貌似箭匣。彼箭不似寻常弓箭,大如长槊,不知何力驱动以致如此神速。当下这边霹雳横飞,那边兵败山倒,即使华服国以赤手空拳,乃至立足不追,龙国军队也止不住溃退之势。加之二玄早令过河之军紧盯伏敌王伞盖方向追杀,伏敌王贯身甲胄已遍着飞矢,遂含恨往淮水北岸凤凰将军方向奔逃而去。

 追击之南军惮于兵数所限,且惧敌困兽之斗,乃以驱策为主,渐追渐慢。伏敌终至得脱,归于凤凰将军营中。

 凤凰将军三万游弋精骑丝毫未损,尽皆交回伏敌王统领,虽是如此,龙国先锋军之败已令南征锐气尽皆丧失,无论如何无法再行列阵。伏敌王万般不甘,也只能由铁骑拥护,丧气北归。

  大崩溃之下,龙国各路兵锋全线回缩。破楼子转身回返西廊,强耀率军撤回芙蓉原,并于华服国云梦驻军逆江水进击芙蓉原时,从一夫关撤归中土缩回散关之内。华服国不费吹灰之力将芙蓉原收于己手。

 淝河败后,伏敌王急忙令人探听,得知华服国阵前兵车,名为“却月弩”,乃道教“三月神兵”之一(贯月槎,却月弩,沦月波),由精通兵学的南国道士句曲真人监制。其巨箭名为“牵机曲”,内装两级硝石硫磺之类炉方丹药。巨箭以床弩弹出,同时引发第一级硝石动力,激速如电。射愈千步方落地,落地时第二级硝石火药自动崩裂,所纳箭镞与铁丸尽数射出,杀伤力古未有之。句曲真人以监造此弩之故,被敕封南国山中宰相之名,句曲派也得以入驻南国宫廷上层。

  伏敌王闻却月弩有金铁制成,料想禹王槊可治此物,南国不会趁势来犯,心内稍安。并自省发兵所为:国以龙为名,却无龙襄助,以虚名护国,岂非重蹈劫世王覆辙?!后怕之下为之汗流浃背。乃派人催促草堂尽快迎接龙女入界。

  淝河战后不久,草堂传信天下,宣布最近将举办“法华虚空会”,恭迎龙女转生胜神州。由此,神州各国名僧大德,乃至近乎所有的僧徒,倾城倾国都赶往逍遥园兰若,以求一睹万世不遇的龙女降世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