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橡皮里的钟声 第五卷 北国复统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道融与山中宰相句曲真人交谈,推测在华服国之南,古诏山脉围拢的南溟汤中,可能有精金的矿脉。遂偕阿秋往古诏南溟汤而去。
凶流王之子,连天国主夜叉王,与化名蒲茹的渊流王,兄弟相认。两人重叙旧谊再谱新情,只不过此刻尊卑之位已然互换。
天国覆灭前,天君将寢君渊流王的名字改为“燧扬”,托以“激扬燧火”之意。渊流王乃以此名为归化连天国后新名,忠心辅佐夜叉王兄。同时暗中逐步将三洞十八子组织的人员重新收拢到麾下,缓图恢复鹤鸣山正一道教势力。
在夜叉王第一辅臣清河候与燧扬的治理下,连天国国力蒸蒸日上。
清河候并择机建议夜叉王,取儒家《易经》之首句“大哉乾元”,加之于连天国的国辞“赫赫连天”之前,改国名为元天国,以正大国运、宏发盛始。夜叉王从其建议,并将自身姓氏也改为元姓,从此称为元夜叉。
伏敌王被强耀王所弑,迦罗、修罗接连立国。夜叉王见北方再乱,心中起了一统北方的念头,于是依从燧扬的谏议,趁元天国经济大盛、兵强马壮之机,统率元天国的军队,以当初强耀王背叛画军国而转投劫世王为由,攻打迦罗国。
燧扬推动元夜叉发兵征伐强耀王,正式理由是为报国仇:当初参与推翻凶流王族统治、灭了画军国的关键人物中,劫世王已死,伏敌王方灭,只有强耀还在世。因此,攻伐迦罗国顺理成章。
然而实际上,作为天国覆灭直接凶手的强耀,也正是燧扬为报天国之仇,而暗里日思夜念必杀之人。
北国兵燹平息未两年,战端又起。
迦罗国主强耀王在杀死伏敌王后,虽得中土,但天下离心,民意始终未曾归一。迦罗国民既然人心不齐,夜叉王得以一路攻下含中京在内的二京野大量疆土,进逼十二连城关。在中京城,元天军擒获了刚从身毒取经回到胜神州的大和尚弥天法奘。
强耀王一方,急忙以自己杀死伏敌王从而促成了新沐贤王复建修罗国为理由,派使者拉拢新沐贤王夬联盟,盼求两家互为支援。
此举正中心怀宏愿的夬的下怀。夬自忖家国初复,立足不稳,正好借此机会,会同强耀王一起灭掉元天国。待除掉北方这个大患之后,再撕毁盟约,以禹王槊灭了占据中土的强耀王,一统北国,建立不世功业。
于是,修罗王夬借元天国无故侵犯京左之实,发兵夹攻进入京右的元天国大军。
夜叉王虽然挑起战端,但面对两国联盟的实力,仍然心里不安。于是在稳住阵脚防御修罗军进攻的同时,派出王弟燧扬,到华服国寻求合纵,共商南北夹击连横的修罗国与迦罗国的计策。
燧扬料想佛教对演武王影响巨大,因此计划采用先获得四圣支持,再间接说服演武王认可的方法,来获得南国的支援。遂在带了三洞十八子中洞玄部的两位道童南行之外,又带了两位大和尚同行:
两位道童一为玄英,一为玄览,两位大和尚一位是中京俘获的弥天法奘,一位是鬼方第一比丘四海莫嗔。莫嗔是大涅槃经的翻译者,道生性宗法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证明人;法奘则是身毒佛教新论阿赖耶识相宗的宇内第一集大成者。
燧扬与二道二僧携各种经书、贵礼(北国山水七贤所画《静观藩篱过冬菊》图等),到达南国。
道融在古诏野通过草堂子临终前密嘱——探测磁力异常以寻找大马拉车钢精金的方法,果然于南溟汤找到了精金矿。经过草堂四大和合堂力士(地水火风四师):火师念生(起火生温之术以炎塘羊主最擅)和地师丑奴(精金锻造之术出自于土掘锻奴)的反复冶炼,终于将南诏精金提炼出了出来。其质地与大马拉车钢质地相类,色泽极白而类银,强韧较大马拉车钢稍为不如,但胜在重量更轻,所锻仁王甲,甚至可具装奔驰。道融再以古诏特产翠玉替代了暗海石英制作兜鍪,解决了石英琉璃无所寻之困。
自入古诏野凡三年,从无到有,道融终于造出七百尊白袍仁王甲并精金具装,以巨马披挂为骑,组成七百优婆泪骑兵——雪浮屠。
道融安排地师丑奴与火师念生驻守南溟汤,专司将精金矿炼成金锭,再将金锭由“金道锡行”之路运往江南野,最终于不安台打造成优婆泪,以鼎护国都。安排妥当,道融与龙女阿秋率七百白袍雪浮屠军回返不安台。
来南国求盟的燧扬,在不安台碰到了道融与阿秋,他乡遇故知,三人相见甚欢。
燧扬于谈判的同时,暗里派洞玄部二道童,联系上了南国的鹤鸣山旧势力长生人,以长乐未央镜与阳平治都功印,调动其首领长生子,约定后期起义事宜。起义地点定为南国中心地区、下启江南上接芙蓉原的云梦泽,意图将南国面向北国的联防轴线,从正中央打断。起义密号则为一首诗作:
暮泽平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