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幻侠小说 > 橡皮里的钟声最新章节 > 第八卷 龙女转生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橡皮里的钟声 第八卷 龙女转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燧扬王立国未久,即安排移都之事。

  前身元天国发迹于大荒,国都定于阴山云中城,现已经完全不适应帝国的统治。尤其江水之南尽归一统后,帝国如同挂于肉肆铺头之鸡,伸长颈项,鸡头(国都)随时可能被一刀斩下,断绝与主体的联系。因此,将国都迁到中京,无论对燧扬的统治意志还是对天元帝国整体国势来说,都是势在必行之举。

  天元重臣皆出自大荒各部,身心与大荒早已融为一体,对异地别居众皆反对。燧扬王一方面晓以大义,一方面假装要兴大军讨伐御魂故去后恃功不敬的荼御魂。天元将士征战日久,个个思定,因此不出燧扬所料的大加反对,燧扬乃以罢兵来换取天元重臣们答应移都。

  移都终于得以施行,除留下必要数量的军队镇守鬼方杂部外,所有高官贵胄皇亲世家尽数迁往二京野中京城。但燧扬在天元辅臣中的名望已颇有损折,有人暗地在家中龛立元夜叉之像,朝夕供奉以示思念旧君之意。

 

  燧扬于早年修道及后来征战时,渐渐体会到民生变动流离主要原因只是一个简单的“粮”的问题。中土野由于被散关、虎关、霞鹜关、十二连城关四关合围,土地无法随着人口的必然增长而扩张。这也是燧扬迁都时选择二京野中京城,而不是中土野无央都作为都城的原因。而二京野虽然平阔,却也缺少淮水流域和江水以南所拥有的水运和灌溉之利,相对来说也无法承担国都大量人口的发展。因此,胜神州文德武功的根基——中土与二京,随着宙运天行,承载国运的能力已经不再有优势。

  多方思量,燧扬定下一项大计:人为挖凿一条南北纵贯的大河,连通江水、淮水与河水,经江南、东海与二京几野,直通至中土野无央城。如此一来可以调运灌溉水源,同时河道本身的漕运能力,也远超车马陆运。

  然而此计过于宏大,所需人力不是兵戈平息马放南山的几十万军士所能满足。因此,征用府兵之外的民夫,就成了必须之选。

  举朝皆惊,大臣接连谏言始皇帝修长城苦民生以至亡国的教训,力求燧扬王熄灭挖凿运河的念头。燧扬发怒:神州兵燹几十载,暴骨如莽,十去一存,往昔诸卿可有民生二字在方寸心头?如今天下安定,正是躬耕细作查漏补缺之时,却不思进取安于享乐,是为民耶为己耶?遂不顾朝臣意见,大发民户百万,竭全力于运河开挖。

  燧扬本意为民为国,但亲自组织营造的是各级官署,这些臣子既然未能在朝堂上谏议成功,便在实际中对民夫加以蛊惑,言燧扬发掘大运河是不恤民苦劳民伤财之举。前时对移都一事不满之臣,更是伪造谶石、民谣,传扬天下将反之语。于是天元国人心惶惶,动乱之势再现。 

 大运河经年乃成,胜神州南北贯通一体,亘古未有。此天工宏作果然大利于民。南北人才、博物因水运之利畅行无阻,此之又反身促进了南北技术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天元国的文明层级。

但造河期间,营造署官员执法严苛,压榨霸凌民夫者不胜枚举,御史台因不满燧扬朝堂独断,对于此类事情熟视之若无睹。由此,功业虽成,但民皆怨恨燧扬王一人。

  五明王御魂入灭、拔思守灵隐去后,荼御魂国都虎尸城新晋势力阶层自恃前主辅助燧扬立国之功,对天元国中枢视如无物日渐骄横。在几次政事龃龉之后,荼御魂开始暗中勾联对燧扬王心怀不满的阴山土掘锻奴部,筹划南北夹击,吞并天元国西廊野。

  得知此谋的燧扬王大怒,命洞玄部玄策为先锋,御驾亲征西海道荼御魂。为震慑荼御魂佛徒,燧扬安排龙女也一并移驾随军。

  天元大军挟一统神州之余威,以及神兵禹王槊之力,顺利攻下除拔思所守的御魂陵寝所在地星宿海与原国都虎尸城万佛殿之外的荼御魂大部州土。

在最后一战围攻万佛殿时,一老和尚现身阻住了燧扬王,此人竟然是早就入灭并香楼焚棺的草堂子老尊者。

 原来,草堂子以涅槃当日出现日月同天异象,猜测其时有恢宏却未知的势力在窥测甚至触探草堂道场。于是假行入灭,设置陷阱寻机查找未知势力的来源,以及龙女转生出错的原因。果然稍后拔思即以伪鹤术冒充天君前来探查龙女转生的讯息,并在“九天动”上发下降鹤香气,草堂子便以香遁术溯香流而上,附于拔思其身,追查到了西海道。

在细探五明王佛教一脉的底细时,草堂子以五明王信众们不信轮回、不言彼岸,并互称“随党”,推得五明王的师承“莲华戒菩萨”,是佛尊“轮回主”的此岸身“天授主”的卜使。

 事情水落石出:当年五明王御魂为了暗中帮助南妃夏歌之女莲子西洲的后人——渊流王寢君,也就是当今的燧扬王,不欲当时北国霸主伏敌王利用龙女圣德一统天下,便施展天授主的日月同天“此岸法”,破了草堂子“声闻法”的轮回道,最终导致无垢世中没有法力的人间女孩云秋被误作为龙女转入娑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