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绝了,琵琶演奏,全场震惊!
看向方仲的美女老师,露出一抹甜美笑容,轻轻点头道:“好!”
说完,她转过头,站的笔直,柔声开口。
“琵琶行/白居易”
那柔美的声音,一下子沁入观众的心田。
也让教室外不少学生,踮起脚尖想要目睹一眼那甜美声音的真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此刻,方唐也有默契轻轻一挑琵琶,然后挑轮结合,一下子撩拨出几道悲凉的音符。
那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方仲的几个音符营造出,那种萧瑟秋风悲凉之感。
几道音符,勾勒一个年迈老人,在江边送友人离去的落寞之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伴随着江浸月,方仲连续撩拨几道低颤音,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
场上的叶馨,听着这连续的低颤音,感到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仿佛,作者那种溢出诗词之外的压抑,跃然纸上。
让叶馨都有了几分感伤......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紧接着,方仲,稍微换了个F小调,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方仲勾搭琴弦,一分一摭,继续撩出几道悲凉伤感的音符。
这段低沉的音符,将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
大家似乎看到一个琵琶女,在面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天涯沦落之恨的人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用来掩饰她的难言之痛。
周姐听着这段音符,有着沦落天涯同相怜的哀伤之感。
也正如音乐所描述的场景一般,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
方仲在最后还稍微摇了一下,似乎在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此刻,全场的气氛已经有些压抑。
大家的情绪,已经被方仲手中的琴弦所撩动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方仲一拢一捻一抹一挑,动作娴熟自然,正对应着诗词中琵琶女的动作。
像是一幅画卷一般,慢慢展开,慢慢的展示出琵琶女内心的真实世界。
那熟练的几番动作,让几个琵琶的老师都感到叹为观止。
“原来琵琶还可以这么玩!真的有点惊艳到我了”
“原来轻拢慢捻抹复挑是这种声音啊,我似乎有点明白琵琶女那种难以述说之情了。
“这就是属于我们龙国的声音啊!真的太美妙了。”
方仲那精妙的弹奏,配合女老师的朗诵,简直让人身临其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刻方仲,不断的抹,挑,撩,勾搭,滚,扫,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动作,似乎在告诉大家,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
“如急雨”“如私语”一快一慢的旋律交错出现。
之后更是一阵如同珠子落在玉盘的声音响起……
方仲撩拨琴弦,一轻一重,与诗词中的意境完美融合在一起。
那扣人心弦的音符,似乎打开了个窗口,给大家重新看清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此刻,大家似乎看到一幅生动的画卷,画卷中,琵琶女正借着琵琶缭乱的节奏,抒发着内心的痛苦,想要尽情释放出来!
“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这种声音吗?以前想象不到,现在终于懂了!”
“绝了,琵琶yyds!”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莺语花底’到‘幽咽泉流’,再从冷涩到凝绝,那种声渐歇的过程,随着琵琶那忽快忽慢的节奏,慢慢的呈现出来。
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诗句,配合着方仲的一挑一念。
仿佛呈现出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