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竹色生光 016.新政端倪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季筱成为女官后的日子,如逆水行舟,步步艰难却又满含希望。她每日穿梭于朝堂与各部之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聪慧,为新政的推行四处奔走、据理力争。
她效仿父亲当年的果敢,与旧势力唇枪舌剑,将新政的条款一项项剖析、宣讲,只为能让更多人看到新政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利好。
在她的努力下,新政的一些举措初见成效,百姓的生活有了些许改善,可这一切不过是表面的平静。
两年时光转瞬即逝,随着新政触及越来越多的核心利益,季筱发现事情愈发不对劲。
那些原本承诺支持新政的官员,态度逐渐暧昧,推行的政令也总是在关键节点受阻。
季筱心中满是疑惑,开始暗中调查。她利用自己在官场积累的人脉,四处收集线索,又翻阅了大量的机密文件。
终于,一个惊人的真相浮出水面——真正阻碍新政实施的,竟是当今圣上!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圣上在这些年里做了诸多对不起百姓的事。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肆征收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在灾荒之年,挪用赈灾粮款,致使无数百姓饿死街头。
甚至连二皇子策划的那场阴谋,背后也有着圣上的影子,他妄图利用这场混乱,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整个皇室已然腐败不堪。
得知真相的季筱,心中五味杂陈,愤怒、失望、痛心交织。但她没有退缩,在她心中,父亲的遗愿和天下百姓的福祉高于一切。
她决定进谏,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她也要为新政、为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这日,季筱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昂首挺胸地站在朝堂之上。“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她的声音清脆却坚定,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陛下,去年江南水患,三十万赈灾银两至今下落不明。“她抬头望着龙椅上慵懒的身影,鎏金香炉腾起的烟雾模糊了帝王面容,“臣请彻查户部账目。“
“季卿倒是勤勉。“皇帝把玩着翡翠鼻烟壶,西域进贡的香料在殿内氤氲成暧昧的甜香,“只是这新政推行两年,百姓安居乐业,何须翻这些陈年旧账?“
季筱的指甲几乎要刺破绸面奏本。安居乐业?三日前她亲眼见过京郊的流民,那些皴裂的手掌捧着观音土,孩童的腹部胀得像熟透的瓜。而御膳房倒出的残羹,足够养活半个县城。
“陛下可曾看过真正的民生?“她忽然向前两步,惊得持拂尘的太监慌忙阻拦,
“推行新盐政后官盐价涨三倍,私盐贩子被斩首于市,他们的血在青石板上三日不干!说好的平籴法成了粮商哄抬物价的令箭,这难道就是陛下要的太平盛世?“
龙案上的缠枝莲纹茶盏突然碎裂,碧螺春在明黄缎面上洇开狰狞的图案。
皇帝撑着桌案起身,九旒冕上的玉珠撞出清脆声响:“季筱,你当这紫宸殿是什么地方?”
“是埋葬忠魂的坟场!”
藏在袖中的密信烫得她眼眶生疼,那是今晨从东宫废墟挖出的铁匣,父亲的字迹在硝烟里保存了十五年,“建宁二十三年秋,圣谕:季明远新政动摇国本,当除。“
满殿朱紫公卿突然都成了泥塑木雕。季筱看着皇帝抽搐的眼角,忽然想起二皇子临刑前的狂笑:“你们都是棋盘上的卒子!“
当时她以为那是败犬的哀嚎,却不知疯话里藏着带血的真相。
季筱深吸一口气,“陛下,臣父季明远,一生为国为民,起于微末,却心怀天下。入仕朝堂时,朝纲不振,贪腐横行,他力推考成法、一条鞭法,使得政令通达,国库渐盈,边防稳固,百姓安居。为国家之繁荣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说到此处,季筱的眼中泛起泪光。
圣上神色淡漠,轻轻敲打着扶手,“季首辅的功绩,朕自然知晓。但这与你今日所奏之事,又有何关联?”
季筱挺直脊背,直视圣上的眼睛,“陛下,如今新政推行受阻,臣经多方调查,发现真正的阻碍竟是陛下您!您为了一己私利,纵容旧势力阻挠新政,致使百姓无法享受新政带来的福祉。您在灾荒之年挪用赈灾粮款,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甚至二皇子策划的阴谋,也是您在背后操纵。陛下,您贵为天子,却做出这等对不起百姓之事,皇室已然腐败不堪,您对得起天下苍生吗?”
朝堂上瞬间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面露震惊之色。有的大臣为季筱的勇气暗自钦佩,有的则面露惶恐,生怕被卷入这场风波。
圣上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怒声喝道:“季筱,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污蔑朕,朝堂之上,岂容你信口雌黄!”
季筱却毫不畏惧,继续说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皆有证据。新政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陛下若继续一意孤行,必将失去民心,国家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圣上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