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穿越小说 > 乾坤骨董集最新章节 > 第68章 古代古玉鉴定金标准《古玉图谱》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乾坤骨董集 第68章 古代古玉鉴定金标准《古玉图谱》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68章乾坤骨董集古代古玉鉴定金标准《古玉图谱》

会玩古玉第二本书一定是《古玉图谱》,他是一个古代古玉鉴定金标准,而且制定非常严谨,以前古玉仿品基本没有,也就是宋代明清皇帝喜欢高古玉,仿古仿青铜形制一些玉器,《古玉图谱》记录都是有名可溯源的一些经典玉器,《古玉图谱》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玉器工艺的专著,龙大渊著。宋淳熙敕编古玉图谱,钤印:徐家汇清乾隆己亥年(1779)康山草堂刻本 16册白纸提要:本书收上古三代至宋朝玉器五百馀种,分国宝、压胜、舆服、文房、熏燎、饮器、彝器、音乐、陈设共九部类别,绘刻器形,旁注考据、形制。本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饮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以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此书共分 9部分:①国宝部,有圭、璧、璜、璋、符节、剑、戟等。②压胜部,有刚卯、撒帐钱、压胜钱等。③舆服部,有冠、朝带、玉佩、钗、等。④文房部,有砚、笔管、水丞、书镇、如意、尘柄等。⑤薰燎部,有鼎、炉、、敦等。⑥饮食部,有鬲、斛、杯、觥等⑦器部,有卣、洗、簋、豆、等。⑧音乐部,有钟、磬、笙箫、鼓等。⑨陈设部,有几凭、屏风、灯、枕、盆、瓮等。由此可见本书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所用的实用品,并配以附图。可称为玉器工艺之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画家马远、马珪、刘松年等人为之作图。

现在古玉仿品太多,特别是高古玉,现在玉器鉴定不仅仅看图形,现在仿品依据古玉形制太多。现在鉴定要考虑很多方面。但是真实包浆和历史文化沉淀感觉是从古到今都无法防止。我们现在鉴定一般考虑以下内容。

一、工艺痕迹鉴定

古玉工艺就是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方向不一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并有层次感。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匀净、干净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电动砣具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

二、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火烧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强光灯照射下玉质纯净、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则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氧化重的,灯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伪古玉。值得我们注意。而且伪造鸡骨白的白斑点在放大镜下观察呈凹陷形。此种鉴定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腐蚀鉴定

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壤中的腐蚀现象。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特征;适用范围:受腐蚀的出土古玉;其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