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视频通古代,人造太阳科技惊万古 第28章:焚书坑儒是冤枉秦始皇?李二:否定这件事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谣言五:焚书坑儒是冤枉秦始皇。】
【焚书坑儒这事,历史课本上向来写的明明白白,但近几年,偏有人强词夺理,硬洗,说这事冤枉了秦始皇。】
【有的说,焚书其实只是烧了别国史书,没烧诸子百家的典籍,今天诸子百家的书,咱不是都能看着吗?】
【还有的说,烧的只是鼓吹分封制的书,言下之意就是:烧的好,烧的对,不烧就没有统一。】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眼中带着鄙夷之色:“焚书坑儒这件事都能被洗白?荒谬至极!”
作为一国之军,大汉帝国的掌权者,刘彻太明白“焚书坑儒”的必要性了。
这就和他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是为了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
那时候,天下早已经统一了,但是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秦帝国还是处在分裂状态。
不仅是因为几百年割据局面,造成了各地文化的巨大差异,由于各国民风的不同,各地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战国时期,西陲的秦国采用的是法家,中原文化的韩、赵、魏、齐、燕五国受儒家影响更深,南方的楚国受道家影响颇深。
秦朝统一过后,各地的学士依旧信奉不同的学派,他们与朝廷的价值观有巨大差异。
朝廷每颁布一条新法令,各派学士就用自己的理论去非议法令,导致百姓对朝廷的权威产生了质疑。
于是,焚书坑儒之事发生了。
一旁,董仲舒义愤填膺的说道:“秦朝统一过后,所有人都以为天下即将迎来安定,战国时期的乱局可以结束了。
百姓想好好过日子,秦始皇却强迫他们与百越、匈奴作战。
学士想好好读书,秦始皇却强迫他们交出书籍、改变信条。
秦始皇成功地让这些人都照做了,他也成功地激起了天下人的怒火。”
闻言,刘彻微微颔首。
焚书坑儒之事,秦始皇既成功了,也失败了。
他成功强迫百姓交出了私藏的诸子百家的书籍,但他没能成功地摧毁诸子百家。
你可以控制别人的行动,但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思想,秦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灭亡的。
念及此,刘彻叹息一声,幡然醒悟。
这些年,他北征匈奴,南讨南越,连年征伐,引发了广大民众的不满,不少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作为一个统治者,他要吸取秦皇的教训,不可一意孤行,否则就算手下有千军万马,终究也是个众叛亲离的独夫。
……
【明确的说,这两种说法都是扯淡!】
【司马迁说的很清楚,秦始皇焚书是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而李斯原话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这说明什么?】
【第一,肯定烧了别国的史书,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嘛!】
【第二,除朝廷藏书以外,凡民间私藏的诸子百家书,包括儒经在内,也通通要烧,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书可免,这样才方便政府对意识形态进行管控。】
【当然,秦法再狠,它也做不到挨家挨户去查,所以你确实不能说秦始皇把民间藏书都烧光了】
【但从司马迁写史记时,跑遍天下,才费劲巴拉的找到一点零碎的别国史书来看,焚书令的实施跟项羽火烧咸阳宫一样,肯定是许多典籍失传的重要原因。】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脸色阴沉,有些不悦:“秦皇焚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统一思想,但正是他这个操作,导致历史的真相消失,珍贵的典籍失传,肯定有错!”
朱高炽在旁边,微微颔首:“确实,统一思想是秦皇统一天下非常重要的一环,你想做事,底下老有人提反对意见,事儿根本就办不成。
但焚书的确是造成了一些文化悲剧,从这一点来看,倒也不算是冤枉秦始皇。”
朱瞻基摊了摊手,道:“爹,爷爷,烧的这些书,秦皇宫里都有备份,没有人傻到把人类智慧的结晶彻底销毁。
结果,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这找谁说理去?”
……
【至于坑儒,则稍微有点复杂。】
【因为史书有的地方说是坑儒、有的地方说的是坑诸生,有的地方说的是坑术士。】
【有些不懂装懂的人就信口开河说:秦始皇坑的其实都是坑蒙拐骗的方士、术士,不是儒生。】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战国秦汉的学术史,就不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