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都市小说 > 乡村纪实最新章节 > 第二章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乡村纪实 第二章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三节

单杏考上了平川市农校,三年的中专生活顺风顺水,从一朵油菜花又活成了校花。中专的课程不累,及格就行。值日、打扫卫生什么的也不用自己干,有追求者负责料理。校花嘛,就该有这样的待遇!对于这帮毛头小子的示好,她敷衍应对,她看不起这帮被荷尔蒙搞得神经兮兮的毛头小子们。

那么,单杏的爱情观是什么呢?或者说,单杏心目中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这对于单杏来说是比较模糊的,或者说不那么具体,因为她很现实。

就像单杏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们,大多都有一段追星的历史,心思漂浮不定,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香港女孩,她是刘德华的歌迷,每场演唱会她都要去,即便是在境外举办的。门票老贵了!为此,她挥霍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又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住房,逼得她的父亲跳了伶仃洋。这真是“零丁洋里叹零丁”啊!

单杏虽然也欣赏过费翔、郭富城的帅气,有时也哼两句“那故乡的云”,可那只是欣赏而已,不是追星。对于这个香港女孩的痴迷,打死她她也不能理解。在单杏看来,那些明星玩儿命地蹦呀跳呀,歇斯底里地吼呀叫呀,真正的目的是把手伸向你装钱的口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单纯的演员与受众的关系、服务与消费的关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做人要现实。

现实的单杏度过了她中专三年天堂般的生活。单杏毕业了,圆满完成了父母对她的期盼,进了体制内,成了一位月月领饷的“公家人”。她被分配到洛北县巫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成为一名事业编制、技术岗位的正式干部。

刚来镇上报到上班,一切都很新鲜。负责机关管理的党委副书记臧士穹给他安排了宿舍,在镇政府有了自己的蜗居。那个时期的乡镇干部,大都住在镇上。双职工的夫妻住在与镇大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家属院里;单职工和未婚的脱产干部就住在镇大院里。普通职工两人一间,中层一人一间,乡镇副职也是一人一间,只不过房子的位置和质量要好于中层。镇长是两间,外间办公,里间休息。书记是三间,办公的外间大镇长一倍,休息的内间和镇长相同。单杏原以为镇长是镇上的老大呢,后来才知道镇党委书记才是镇上的老大,是一把手,镇长只算是个二把手,坚持党的领导嘛!

和单杏同居一室的是一位姓王的中年大姐,她的丈夫在县城上班,儿子在县城上学,他们的家安在县城。巫镇距离县城35公里,当时镇上没有班车,来回太不方便,于是王姐三天两头地请假。臧书记说:“我做不了主,你还是去找镇长吧!”老请假,把镇长也给惹烦了,就和书记商量了一下,决定让王姐在县城跑跑企业、接接上访、当当会托,除周一集合外,基本不来镇上。也就是说,这间宿舍基本就是单杏一人使用。

镇上伙食也不错,农历三八中午蒸包子,其它时候也是一荤一素两个菜。伙食费也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儿,一人一天一块钱,亏空由镇财政补齐。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拢住脱产干部,避免到处蹭酒蹭饭,耽误工作不说,还容易惹是生非。

镇食堂的包子很有名,概括一下就是肉鲜、馅儿大、面起发。巫镇集是赶农历的二、七,也就是农历的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巫镇赶大集。司务长在巫镇集上专买回回卖的肉,他们信仰回回教,卖的肉质量好,不掺水。不像咱们汉族的屠户,房顶上都有一个老大的水桶,用抽水电机把水桶灌满。然后引下两条三点零的塑料水管子,分别插在牛的鼻孔和屁眼儿里给牛注水,把牛的肚子撑得圆圆的,美其名曰:“双管齐下”。为什么只有中国才出汉奸?日本鬼子如果再打回来,这些坏了良心的屠户肯定是活脱脱的汉奸。

注水肉散而发腥,柴而不香,镇食堂是不买的,这也是从范通他爸爸老范师傅那时就立下的规矩。老范师傅是个大好人,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他的。可惜走得太早了,好人不长命啊!

镇食堂的包子不单是牛肉馅儿、羊肉馅儿的好吃,韭菜猪肉的也不赖。鲜嫩的韭菜,大片的五花肉,咬一口那叫个香。韭菜还带着一丝的辣味,这是最好的火候。蒸过了,韭菜成泥了,就不鲜了。五花肉也是这样,八成熟最香,过了不香反腻,不好吃。

对于这韭菜猪肉馅儿的包子,单杏是不敢享用的,因为太香了,也容易让人长胖。不过她对牛肉大葱的情有独钟,因为确实是好。

晚上如果没有接待任务,书记、镇长是不在镇上吃的。往往是那辆黑色的普桑把书记连同镇长一起拉回县城,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团聚生活。当然也有有个人癖好的领导,进城不回家,窜进某个见不得人的场所,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儿。

不管书记镇长是回了家,还是去了一个不是家的地方,只要那辆拉着他们的黑普桑驶出镇政府大院那一刻起,大院里凝重的空气就会轻松了起来。大家都会把嗓子调节到正常的波段,有说有笑,说每一句话之前也不会左顾右盼,核实周边环境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