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乡村纪实 第四十九章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五十三节
刘庄村委会文书小张怎么没来啊,他跑路了。
这事不便在这么多人的酒桌上提及,所以驴克思截住了宋大学的话茬。憋的宋大学噔噔得,酒就没喝好。
但是大学忍住了,不简单,有进步。因为宋大学知道都是为他好,当然他也很佩服驴克思,他以驴克思为导师。
宋大学知道,只要是驴克思截打他,就是他的话说多了,或者干脆就是不该说。数次鲜活的教训,让宋大学彻底折服了驴克思;也就这数次鲜活的教训,让驴克思获得了能截住宋大学的独家专利。也就是说,宋至清的话,只有吕大勇才能截住,别人白费。
事后,吕大勇给宋至清说了小张不来的原因,当然也解释了酒桌上为什么没说的理由。
小张的父亲是收粮食的,这买卖稳挣不赔。王扈屯那帮“揉麻袋”的经常去他那里拉粮食,到外地去骗人。当然,给这帮人的粮食质量一定要好,当然,这帮人给的价码也是足够高。
除了收粮食,小张家还给农民代存粮食。比如说,今年你家地里小麦打了一万斤,你把这一万斤运到小张家的粮仓,卖上八千斤,再存上两千斤自家用。卖的那八千斤给你现金,存的两千斤给你写个存单,可以随时来领取,且不收代存费用。
有人问了,是小张他这个爹傻呢,还是他就是活雷锋呢?都不是。业内人都知道,新打的小麦储存一段时间就涨称,一百斤小麦存放到来年就成一百零三斤了。这个时候你再来取,他给你的还是一百斤,涨出来的那三斤是不给你的,他留下了。
小张初中毕业后就接过了家里的生意。粮食进库的方式一点没变,还是收购、代存粮食,代存粮食不收代存费;可出库的环节发生了质的变化,出库的不是小麦,而是面粉。
也就是说,小张的爹老张是个粮食贩子,老张的儿小张是位面粉厂厂长。小张很有经济眼光,他看不起贩卖粮食一斤只有二分钱的毛利润,把收来的粮食加工成面粉利润是翻番的。
老张赞叹儿子小张的能力,自愧不如,也就把经营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儿子小张,退居了二线。好喝一口的老张整天喝得脸儿红扑的,呲着个小牙那叫个美!御用的酒也上了档次,不再喝成捆的洛北二曲了,改喝成箱的洛北大曲,鸟枪换炮了!
老张为家操劳了多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他过起了果园子李的生活,应该说他比果园子李还要幸福。果园子李整天无所事事闲转悠,闲得蛋疼可也憋得蛋疼,没老婆呀!只能去挑逗油条西施,过过嘴瘾。老张比他幸福,有老婆,原装的,晚上能给暖被窝。
小张不但看不见贩卖粮食一斤只有二分钱的毛利润,加工成面粉打滚地赚钱,他也看不上储存多半年涨出来的那三斤粮食。他把农户储存在他这里的小麦同样加工成面粉,卖到了沈阳、长春,无本赚钱。
小张面粉厂生意红红火火,增加工人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白鹅。都说大白鹅白,他还不相信,和宋大学那一次让他长了见识,也看傻了眼。
与大白鹅相比,自己的媳妇简直就是小印度。你说老丈人、老丈母娘生不好就别生,把人类自身生产这活让给会生的。你看人家大白鹅的父母,那叫个鬼斧神工,活干得那叫个漂亮。
像这样的好手,就该享受北京白、杜勒克的待遇,就该天天吃生鸡蛋。拌在槽里吃,也可以沏鸡蛋花喝,炒鸡蛋也行,反成根据个人喜好和饮食习惯,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就行。
你说张老四这个狗日的,真有艳福,娶了这么个销魂的老婆,钱却没多花一分。都怪自己的老丈人,活干得歪七扭八,钱钱钱!就知道要钱!锅腰子上山钱上紧!要得老爹光嘬牙花子。
文书小张这几天像丢了魂一样。去找大白鹅吧,心里还打怵;不去吧,心里还拱的慌。他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就让它老来决定吧。正面是去,背面是不去,来吧伙计!
他一次次捻动着硬币,硬币在桌面上一次次飞快地转动,又慢慢地倒下,去、不去、不去、去。去他娘的!怎么着,她是老虎呀,她还敢吃人不成?文书小张横下一条心,去!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炙热的日头晒得人皮肤发烫,没有一丝的风,整个世界像一个大蒸笼。文书小张冒着酷暑,沿着上次和宋至清来的那条路线来到大白鹅的院门前。
门和上次一样,还是虚掩着,小张轻轻推开院门,走进院子,又轻轻关上。他在想,这时的大白鹅也许是伴着哗啦哗啦的水声,在西厢房浴室里冲着她那丰腴白嫩的胴体。也和上次一样,听到他的到来,从浴室里缓缓走出,迎接他这位不速之客。也许,她掐指会算,直接站在院子里上次站的位置,以阳光浴的礼节来迎接他这贵宾。也许,她已经沐浴,但未曾更衣,斜躺在床上,戴着耳麦,听着圆舞曲,等待他的造访。
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日头太晒了,院子里连只